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 264、不如干脆到我们部门来吧!

264、不如干脆到我们部门来吧!

    264、不如干脆到我们部门来吧! (第3/3页)

模型的完善与构建方向。

    比利·霍克凑过来听了一会儿后,一脸吃惊:

    “那什么数据模型还没开始?”

    西奥多跟马丁·约瑟夫·克罗宁一起看向他,点点头。

    比利·霍克疑惑不已:

    “我还以为已经完成了呢!”

    “这几天我感觉成绩提升很大。”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看向西奥多,心想,两个人差距这么大,是怎么凑到一起去的?

    西奥多迟疑片刻,提醒比利·霍克:

    “你之前没接触过,提升大是很正常的。”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指指隆巴迪探员跟伯恩探员:

    “他俩本身成绩就很不错,经过一个星期的训练,才堪堪达到原本应有的自身水平。”

    他把本子推过去: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你们要想提高成绩,可能至少还要两个星期。”

    四人拿着本子看了看,又放下了。

    本子已经被画满了,但除了几人的名字外,其他东西完全看不懂。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对此早有预料,把本子收回来,简单进行解释:

    “按照我跟西奥多的设想,应该是每人都有一个对应的数据模型,而不是所有人共用同一组数据模型。”

    “这是根据不同人的身高,力气,臂展等进行的细微调节。”

    “这种数据模型会比实验室推出的数据模型更适合个人,是根据个人个体差异量身打造的。”

    “你们在使用实验室总结的那套打法时,之所以会感觉到别扭,正是因为这套打法并未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

    伯尼挪了挪屁股,总感觉他好像抢了自己的活儿。

    西奥多接过话茬:

    “但新的数据模型需要大量个体数据。”

    伯尼向他确认:

    “就是说我们需要更频繁地训练是吧?”

    见西奥多点头,伯尼又问:

    “具体需要多少场?”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回答:

    “至少要上百场,场次越多越好。”

    餐桌上陷入短暂的沉默之中。

    他们都是FBI探员,不是职业保龄球运动员,根本没那么多时间。

    就算他们有那么多时间,西奥多跟马丁·约瑟夫·克罗宁也没那么多精力去处理这些数据。

    隆巴迪探员打破沉默:

    “我们一定要跟实验室那样吗?”

    他还是对实验室心存芥蒂。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看向他,回答的斩钉截铁:

    “这是大势所趋!”

    “未来的运动,不光是橄榄球,任何体育运动,都会走上这条路。”

    “实验室坚持应该总结适应所有人的方式,但我认为应该根据个体不同而有所区分。”

    “这也是我离开实验室,加入你们的原因。”

    西奥多看了看他,有些迟疑。

    数据的收集跟处理一直是他跟马丁·约瑟夫·克罗宁在做,他发现马丁·约瑟夫·克罗宁非常擅长统计分析。

    这让他油然而生一种邀请冲动。

    只是考虑到自己过往的成功率,西奥多抑制住了这种冲动。

    他看了眼伯尼,又想到上次邀请光头消防员,伯尼也失败了,便收回了目光,开始思考该怎么把人搞到手。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不光会数据统计分析,还能跟着他们一起出外勤。

    他是实验室材料分析组的成员,还能帮忙分析一下物证。

    尤其考虑到接下来他们会收到各种偏远地区的陈年旧案,这种现场物证分析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许多大城市的执法机构,物证分析都做得一塌糊涂,西奥多根本不敢指望只有三两个人的偏远小镇警局里能有材料分析实验室。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慷慨陈词,语调激昂地陈述了他与实验室数据模型团队的分歧,以及自己的目标与愿景,把众人听的云里雾里,一阵沉默。

    西奥多一拍桌子:

    “你说的太好了!”

    他盯着马丁·约瑟夫·克罗宁,一脸真诚:

    “不如干脆到我们部门来吧!”

    众人看了看西奥多,又看了看马丁·约瑟夫·克罗宁,一脸疑问。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也是一脸茫然,不解地与西奥多对视着,怀疑自己听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