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不如干脆到我们部门来吧! (第1/3页)
6月2日下午。
下班后,西奥多几人前往杜邦保龄球中心,继续与刑事调查科一起训练。
隆巴迪探员刚拿起一只14磅的深蓝色保龄球,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突然出现在他身边,一脸严肃地指向隔壁球架:
“你应该尝试15磅或者16磅的球。”
隆巴迪探员被下了一跳,球掉在地上,差点儿砸到脚。
他忙伸腿拦住要滚走的保龄球,弯腰把它抱起来,放回球架上。
伯尼过来询问发生什么了。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又重复了一遍,并向他建议:
“你应该挑选16磅的球。”
伯尼捧着酒红色的保龄球往前一伸:
“这就是16磅的。”
“不过我感觉太沉了。”
“我刚刚试了试,非常不习惯。”
“我准备换回15磅。”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摇摇头,并不赞同:
“你应该尝试一下。”
“而且保龄球比赛并不需要习惯跟舒适,只要能得高分就行了。”
他趁机推销实验室总结的那套打法:
“昨天的五局比赛,全部是按照各自舒适或习惯的打法进行的。”
“数据显示,按照这套打法已经很难再提高分数了。”
伯恩探员也抱着球围了过来,闻言刚要开口,就被马丁·约瑟夫·克罗宁打断。
他看了眼伯恩探员:
“就算没有人大声说话,也没有大笑声影响,成绩依旧趋于平稳,并没有明显的提升趋势。”
伯恩探员闭上嘴巴。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再次将人拢成一圈,分享了昨天的比赛数据,并得出结论,既然采用各自熟悉的打法已经无法提高分数,就应该改变策略,尝试实验室总结出来的打法。
众人面面相觑。
隆巴迪探员跟伯恩探员依旧表现出对实验室打法的明显排斥。
这是恨屋及乌的表现。
比利·霍克跟伯尼没那么多复杂想法,他们更热衷于成绩,能接受实验室打法,只是对这套打法的真实效果持怀疑态度。
昨天西奥多采用的就是这套打法,但成绩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嗖的一下提上去,球到瓶倒,轮轮全中,拳打专业球员,脚踢联赛冠军,成为保龄球之神。
西奥多的表现跟他们差不多,后面的确比前面好,但也没好到夸张的地步。
那种进步看上去更像是熟悉这项运动后本应有的提升。
甚至比利·霍克在第五局第五轮还打出过一次补中,而西奥多的最佳成绩也只是8瓶。
西奥多对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的提议表示赞同。
他认为既然固有的习惯性打法已经无法提高成绩,就应该尝试做出改变。
隆巴迪探员跟伯恩探员沉默数秒后,同意进行尝试。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掏出毛边本子翻开,开始帮助他们选球。
他严格按照实验室的总结规律,为每个人都挑选了更重的用球。
比赛开始前,他再次示范了那套打法的动作,并反复强调要点。
隆巴迪探员依旧第一个出场。
起步助走阶段,他的身体就变得歪歪扭扭,摇摇欲坠。
他在第四步是手臂晃了晃,下意识要把球投出去,随即又想到还有一步没迈出去呢,又立即收住右臂的甩臂动作。
这一下调整,把他的节奏彻底打乱。
隆巴迪探员身体一个趔趄,摔倒在球道上。
休息区哄堂大笑。
伯尼。比利·霍克跟伯恩探员忙上前,把隆巴迪探员扶起来,检查他有没有受伤。
隆巴迪探员有些羞恼,回头瞪了眼马丁·约瑟夫·克罗宁。
马丁·约瑟夫·克罗宁正埋头记录,笔杆子晃出残影,根本没注意到隆巴迪探员的目光。
他旁边的西奥多同样在本子上做记录。
两人竟然有些同步。
隆巴迪探员冲伯尼三人摇摇头,重新持球站定。
这次他在心中反复默念:五步,五步,五步……
起步助走阶段顺利完成。
保龄球脱手瞬间,隆巴迪探员身体一个趔趄,又一次差点儿摔倒。
他手中的球是根据马丁·约瑟夫·克罗宁的建议选择的,是16磅的球,比他平常的习惯用球重了2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