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蛇迹 (第3/3页)
视线却并没有因此变得开阔。相反,巍峨的山峦如同密不透风的高墙一般从四周压了过来,遮挡住了所有的景色,只留下一片巴掌大小的天空。而西面的山体则更加高大,甚至它那覆雪的尖顶已经与徘徊在山腰云雾融为了一体,难以从远处分辨出真实的分界。
秦淮瞅着这些横断山脉,强打精神想要努力分辨那些优美流畅的纹路到底是大自然地质运动的结果,还是他陷入魔染产生的幻觉。
他就这么孤零零地站在山脊上看着雄伟蛮荒的川边群山,越看越能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我好像有些理解,远古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彝人为何会将这些山峦当作神明进行崇拜与祭祀了.”
听到自己的喃喃低语,秦淮忽然打了个激灵,强逼着自己伸手拿下腰间葫芦,往嘴里灌了一大口泉醴。
可他的感觉和状态并没有任何变化,似乎眼前的一切,确确实实就只是自然风貌而已。
收回远眺的目光,秦淮闭眼盘坐,口诵静心咒,等到异样的感觉消退后,才重新出发,顺着地图标记探寻那南禺山的入口。
跋山涉水,穿林过岭,在群山中找了整整两天两夜的秦淮,终于在一座陡峭悬崖的底端瞧见了一座巨大的洞穴。
秦淮观察着周围的地貌特征,很快便判断出这洞穴上方乃是一处史前冰斗,从冻胀裂隙和蚀化痕迹来看,地质结构还算稳定,应该没有突然塌方的风险。
洞穴的入口非常巨大,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最高处大约有三十尺高,宽五十到六十尺。入口前有一片巨大的空地,大部分地方都是由史前冰川搬运来的裸岩,只有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泥土,上面生长着矮小的高山灌木。
精通风水学和奇门遁甲,有着丰富地质知识的秦淮在观察过洞穴的入口和周围山势后基本对此有了初步了解。
这里应该是一处因为地质构造形成的裂隙,连接着位于地底深处的庞大裂隙体系。在冰川纪时代末期,周围冰川上的融水沿山势汇聚在冰斗中,灌进裂隙,让这里成为一条地下暗河的入口。随着时间流逝,暗河逐渐磨蚀了裂缝的岩壁,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岩洞。之后冰川逐渐消失,暗河也随之干涸,将整个岩洞完全地暴露了出来。
深深望了一眼幽深似巨兽大口的洞穴,秦淮从储物道具中掏出饱浸桐油的火把,用血火点燃,右手提着青锋七星剑,目光警惕地缓缓向里面走去。
随着秦淮的身影逐渐没入那漆黑洞口,远处骄阳辉耀的覆雪山峰似乎闪烁了一下。
静。
安静。
死寂般的安静。
秦淮刚迈步走进洞穴,四周的一切瞬间安静了下来。
群山中猎猎的风声,还有天上那温暖的阳光也一并消失得干干净净。
洞内很安静,除了秦淮自己的脚步声和火把燃烧的的声音外,就没有了任何别的响动。
顺着岩洞往里走,地势逐渐往下倾斜,秦淮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循着古代暗河蚀出的痕迹深入地下。
岩洞向下延伸出的距离远超想象,而随着坡道的不断下行,洞穴的轮廓也跟着千变万化起来。
可不论轮廓如何变化,洞穴始终都很宽敞,丝毫没有收拢变窄的趋势,也没有任何岔道。虽然洞穴里充满了各种角度的弯折与回旋,但却一直都在朝下行进。
地面坡度大多数时候都保持在三十度到四十五度之间,这似乎暗示着它正在延伸向人类几乎无法触及的大地深处。
生长在洞穴里的钟乳与石笋并不多,可能是因为这里的海拔与气候并不适合这些沉积物的生长,更常见的还是大块的砾石与水流冲刷出的平整岩面。
当秦淮心中默记的数字达到两万三千八百九十一时,他终于又闻到了那股略带腥涩的奇特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