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紫薇殷殷,其灿其煌,天日昭昭,同沐同光! (第2/3页)
不同,但向汉之心,犹未失也。
才能有今日之局!
只因对于荀彧的立场来说,是一个回到洛阳,把持朝堂的曹操好,还是一个远征在外,将朝堂大事尽数托付给他的曹操更好呢?
只要曹操远征在外,在天子庙堂与曹操集团的关系上,荀彧显然能处理的更好,更能把持住那个权臣与匡扶之间的度量衡。
而只要曹操远征在外,则有他征袁术,伐袁绍,灭吕布,收蜀中,兴汉之业,正需要这位汉征东西南北大将军曹侯!
是以,今日之局,正是他与荀彧之间的默契,荀彧知道自己是要逼曹,而非杀曹,才会默许。
而在让曹侯出去征讨东西南北这件事上,他们的利益惊人的一致。
可谁能想到呢?
念及至此,杨修也是幽幽一叹。
在这等匡汉有望,汉室将要上下一心之时,偏偏无端生出来一位淮南袁公,将群臣矛头转移。
袁术阴谋论?
简直放屁!
他袁家干了哪些事,没干哪些事,我杨家还不知道吗?
党锢之祸?
这玩意分明是他们一块搞出来的。
倒果为因!
不是有了党锢之祸,才有的世家抱团,袁家执牛耳。
而是因为世家抱团,袁家执牛耳,杨家辅之,诸家景从,揽天下之权以自用,飨九州生民为饕食。
先帝孤立无援,只能依靠宦官,行党锢之祸。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先帝党锢多少士人,接下来上位的也还是他们的人。
所谓的党锢之祸,不过是给陛下发泄,免得他气坏了身子。
但这和他袁术有何干系?
至于说暗中扶持张角为替身,他袁术才是真正的大贤良师,就更可笑了。
黄巾之乱的时候,天下世家死难多少,汝南世家又死难多少?多少高高在上者妻离子散,又多少衣官显贵者破家灭门。
他袁术好端端的四世三公,执世家牛耳不要,跑去挖世家根基,当世家公敌?
至于说现在淮南一片黄天太平之景,不过是他蛊惑万民,借以争霸天下的手段罢了。
他一个四世三公的门阀贵胄,难道还真会为把那些草民放心上?杨修不信!
这也当真,那真是和那些被袁术蛊惑的愚民一般愚蠢!
至于何进、董卓之事,他要真有这本事,以董卓为袁氏故吏之名,借他之手执掌朝野便是,何必多此一举?
唯有这最后一件,假十八路诸侯讨董,坑杀袁家。
祭自己满门,以王霸天下,才算是有模有样,像袁术能干出来的事。
对于这些内情,杨修自己知道,曹操肯定也知道。
无端将袁术妖魔化,既可为自己屡战屡败脱罪,又可将内部矛盾转移向外,何乐而不为?
至于朝堂衮衮诸公,要么不懂,要么装不懂。
毕竟他们有一个算一个,不是刘繇、刘表、刘备这等屡次败于袁术之手,急需为自己正名的。
就是自家老爹杨彪这类,当年和袁氏同谋,逼得先帝党锢的世家家主。
此间内情本就不好对当今陛下明言,眼见有人出来背锅,自然乐见其成,哪还会跳出来为袁术辩解?
更有甚者,便是些袁家的门生故吏,他们在朝堂之上,地位本就尴尬,跳出来为袁术辩驳洗白,难免有通袁之嫌。
如是,则妖魔袁术,已是众望所归,其余诸人,即便有识之士,明知真相,其言论也如浪花覆于潮水,难阻大势之所趋。
杨修不用猜也知道,今后无论是兵败、徇私、枉法、贪赃等,一旦事发,便要有人跳出来,言说自己是遭了袁术算计,然后罗织一套看似合理的解释。
毕竟袁术如妖似魔,鬼神莫测,能偷偷从国库偷银子不过分吧?
能故意将建造的材料换了,以次充好不过分吧?
能派盗匪袭掠赈济之粮,使灾区饿殍遍野,不过分吧?
陛下,这都是袁贼算计!袁贼手段!目的就是要削弱我们,以夺天下。
哪怕今后兵败而归,也可接一句:袁贼神通广大,非人力可敌。
可以说树立一个妖魔袁贼的形象,简直皆大欢喜,就连陛下也能借此整合天下汉室人心,一致对袁。
“袁贼怎么就这么坏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