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二百六十章 汉统失辉,谁以继之?

第二百六十章 汉统失辉,谁以继之?

    第二百六十章 汉统失辉,谁以继之? (第2/3页)

朕?

    太尉杨彪?劫天子,质公卿,长安大乱之时,尔等群臣除了夜哭到明,还能做什么呢?

    唯有贾先生,几次问计解危局,连夜献计出长安,才有今日之东归。

    当年朕不过十岁稚童处深宫,常想依靠先生,每每问计于近前,也曾质问他为何要助纣为虐,使李、郭二贼入主长安。

    那时先生之神态语气,朕至今犹记,跃然手中金册之上。

    先生顿首而拜,答曰:

    【臣德薄才微,未有匡扶天地之能,再续社稷之志。

    今万民之所求,不过苟全性命于乱世,万民如此,臣亦如此。

    自保之余,稍助陛下一二,臣.已经尽力。

    天命更易,孰能改之?

    汉统失辉,谁以继之?】

    天命更易,孰能改之?

    汉统失辉,谁以继之?

    再次看见这十六个字,刘协已明先生之意。

    满纸夸耀袁公言,尽是无奈涕泪书。

    他知道的,先生所求很少的,不过自保求活,在这之外,尽力而已。

    这一刻,刘协眼前那位曾数次站在自己身前的先生,仿佛正朝自己顿首而拜,缓缓告退。

    “天命更易,孰能改之?

    汉统失辉,谁以继之?”

    刘协喃喃自语,举目望天,只见幽幽宫墙,终不见日!

    他仰首而笑,起身猛的将方才斫几案的天子剑,直直插入案中,锋锐直没剑柄。

    “天命更易,朕当改之!

    汉统失辉,朕以继之!”

    天子握着剑柄,仰天高呼,小小的人儿,脸上仍是青涩稚嫩,然而他目视所及,群臣莫敢仰之。

    “来人!

    把丞相的剑履给他穿上!

    曹相!

    可为朕挂帅出征,戡平祸乱否?”

    曹操:“.”

    没事曹御史,有事曹丞相是吧?

    对于天子改口变脸之速,曹操也是深感无言。

    说的好听要自己临阵挂帅,讨贼平叛,可这会自己出去平叛回来,麾下兵马死伤殆尽,而天子兵马完好无损,已经窘迫失措。

    下次又出去讨贼,打不打得赢另说,关键是方才还听天子说有令刘备为后将军,于西园练新军之意。

    可想而知,下次自己回来,和袁术血战厮杀,损兵折将,而刘备在洛阳做的好大事,练了一支直属天子的精锐新军。

    此消彼长之下,到时候自己还能不能再入这洛阳城,都是两说。

    派自己去讨贼,于天子而言,胜打灭袁术气焰,败可攻守易形,将自己彻底压制。

    而自己带兵离开洛阳,天子于洛阳更无辖制之人,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但自己能得到什么呢?和袁军拼杀,一场不知生死的胜负,以及一座后院起火,尽归天子的洛阳?

    于公于私,为曹为民,他曹操都不可能接这道出征之命。

    然而袁军威势之下,群臣皆默然,唯他这个被点名的曹相,不得不答。

    迎着天子稚嫩而锋锐的目光,曹操重着剑履,坦然而视。

    “陛下,兵者,存亡之地,死生之道,不得已而用之。

    我军新败,损兵折将,袁军新胜,收拢荆兵。

    此时讨贼,犹以溃卵击顽石,柴薪救野火,取死之道也。

    今袁军不来犯我,得守立锥之地,已是万幸,何言而讨贼乎?”

    他说着,趁势而进,拱手献策。

    “依臣之见!

    刘太师之麾下文聘将军,稳重老练,久熟战阵,虽历百战,亦未有行差而踏错者。

    今可任之为镇东将军,陈本部兵马两万于武关,以断袁术南阳东进之道。

    刘玄德之二弟关云长,汜水关下,温酒而斩华雄,一身肝胆,忠义无双。

    今可任之为镇南将军,陈本部兵马三万守轘辕关,以绝袁术颍川北上之途。

    如此二者,紧守门户,可保一时无虞。

    待休养生息,屯粮兴兵,以待天时。

    一旦南方有变,臣必挂帅亲征,南定淮南,收复三州,再兴炎汉。”

    曹操说的有道理吗?

    群臣都知道他所言有理!

    自家新败,损兵折将,袁术新胜,兵精粮足。

    这时候袁术不来打自家,都算好的,哪有以百败之军,强攻万胜之国的道理?

    但天子群臣,没有人能认他这个道理。

    这世间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