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诸侯年迈,陛下今当勉励【5000】 (第1/3页)
幽幽宫城,帝国中枢,其名为洛,千载皇城。
西周建洛邑,光武定东都,秦末遭离乱,董祸焚宫娥。
这一日,洛阳,这座自周公建邑,传承千载,几经荒废火焚,却又一次次浴火重建的宫城,又一次在千疮百孔的边缘徘徊。
此时此刻,在这皇城宫门,曹仁领大军围困皇城之外,以荀彧为首,曹营群臣尽数到场,于此跪迎天子,阻他前行之路。
少年天子龙袍虎袖,大步而行,他的身后,太傅刘繇、太师刘表、太尉扬彪、车骑将军董承,执金吾徐晃.
帝党群臣倾巢而出,相随天子,拱卫而行,其后皇党甲士于皇城林立,执戈握戟,仿佛天子一声令下,大战一触即发。
城内是董承、徐晃等人所凑天子亲卫万人,城外是调回来的三万曹仁军,一万于禁军,以及洛阳原本曹营守军一万。
皇宫城门大开,天子就立在门口,小小一道少年身影,却至高至贵,使双方对峙的数万人伏匐在地,莫敢仰视。
一步、两步.
天子缓步而出,直到那一双玄色龙靴,出现在荀彧眼前。
“荀卿,你又要拦我?
上次殿门外是第一次,这次宫门外是第二次,朕的尚书令啊!”
刘协眉眼含笑,眸光却冷若冰霜。
“荀令君!你还要拦朕几次?又能再拦几次?”
荀彧躬身不起,长袖几乎碰到地上,执礼甚恭。
“人君当神器之重,坐域中之地,当深居九重,以固社稷之根。
今四方未宁,奸邪环伺,宫墙之外,号令不达,恐生叵测之变,惊扰至尊。
此非人臣之所望,亦非宗庙社稷之福。
伏望陛下回宫,垂拱而治,致君尧舜,则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然而他这番话,都把刘协听笑了。
“恐非真心实意,荀令君坐尚书台,领九州机要,岂是此等迂腐痴顽之人?”
他叹了声,婉言宽之。
“荀卿,误会朕甚矣。
朕非出宫巡狩,无端轻动国本。
乃听闻丞相曹公将归,欲召百官臣僚,出宫十里相迎。
曹公者,社稷柱石,有勤王救驾之功,匡扶社稷之能。
今为平淮南之乱,亲身履危,替朕戡平乱世,此梁冀、窦武之功业也!
今丞相将归,朕不亲出十里相迎,以彰其功,何显其名耀于天下耶?”
荀彧:“.”
误会?
梁冀,外戚权臣,执掌朝野,先后立冲、质、桓三帝,专权近二十年,无人能制。
后桓帝联合宦官发动政变,梁冀自杀,抄家连坐,九族诛绝。
窦武,外戚大将军,把持朝政,独断专权。
后被灵帝麾下宦官集团围攻,兵败自杀,家族牵连,九族尽灭。
陛下杀心如此之重,你还说我误会你了?
还出城十里相迎?
一旦让你出城跟刘备、文聘大军汇合,一声令下,曹公焉有命在?
此诚危急存亡之刻,曹仁惊闻此事,直接兵围宫城,要不是自己率众赶来拦着,双方险些就打起来了。
荀彧都不敢想象那个后果,一旦曹军同天子动手,那曹军还是汉军吗?曹公还能是汉臣吗?
荀彧知道,这一刻只有自己能站出来,他更知道,这一战绝不能打。
身为尚书令,他安忍看大汉之江山社稷糜烂至此?
江南袁公路,河北袁本初,一人执大江,一人控大河,占尽地利人和,野心勃勃,昭然若揭。
陛下啊,使天下无有曹公,则南方之众出长江,北方甲士下黄河,南北之争,逐鹿天下,而大汉安在哉?
曹公、天子、三刘会聚,他荀文若,便是缝缝补补,也要将这四分五裂的大汉,重整河山。
于是他今日来到此地,跪在天子驾前。
“臣或许错看了陛下,可陛下又何曾没有错看曹公?
容臣斗胆,试问一句。
使朝廷无有曹相,陛下有把握匡扶社稷,再造光武之业吗?”
他说着,冷眼瞥了刘协背后一众群臣。
谦谦君子,嗤笑出声。
“这些人,难道就是陛下横扫南北二袁,匡正天下的依仗吗?
董承,车骑将军,名为国戚,实为硕鼠。
于董卓前奉迎,在李郭下苟且,上无安邦济世之能,下无领兵作战之才。
出逃长安,东归洛阳之时,竟为黄巾山贼所败,使陛下坐受贼辱。
此等囊臣,早该自刎殿前,以全臣节,安敢在此假保驾之名,行夺权之实!
刘繇?自诩太傅,实为鼠辈!
以大汉宗亲之名,坐领扬州,朝廷寄以厚望,天子托为臂膀。
结果呢?扬州刺史,窝居江东,一旦袁术发兵,则溃逃长安。
东奔西走,仓皇逃命奔忙;勤王保驾?不过随波逐流。
此等上蹿下跳之鼠辈,也敢枉称太傅?你要教陛下什么?教他如何逃命吗?
太师刘表,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荆州前后二十万众,一遇袁军尽折腰,坐拥荆襄九郡,顷刻败亡,徒乎曹公整四路诸侯,皆遭牵累。
错信邢道荣,错看孙权,错听蔡瑁之言,错!错!错!!!
陛下又能依靠他些什么呢?依靠他帮你把小人作忠良,将忠良尽诛杀?
余者徐晃,遭杨奉所欺,尽折十三万大军,杨彪更是木雕太尉,风来随风倒,风去不自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