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适才相戏耳 (第2/3页)
自个跑了之事揭过,将张家定义为满门忠烈。
不想张绣心底本就因蒋干临行之语,对曹操怀有疑虑,此刻又见他高高在上,端坐马背,更觉他毫无诚意,对自己没有丝毫尊重。
特别是余光瞥见典韦、夏侯渊不知何时,以暗中率军,隐隐将自己围住,似有动手之意。
他不由警兆大响,大惊失色,手指二人,怒斥之。
“曹丞相!
张某诚心来投朝廷,举郡而降王室,一腔热血,满怀忠烈。
丞相这是何意?欲取某项上人头,而寒天下人之心乎?”
曹操:“.”
本来按理说,他这个时候,早该拔剑出鞘,责令大军合围,斩杀张绣首级来着。
但莫名其妙被张绣抢先一步投降,他还真为之尬住。
现在杀肯定是不能杀了,人好端端的来投降,趁机把人斩了这叫什么事呀?
天下人该怎么看他曹孟德,以后哪还会再有人向他投降。
况且之所以要杀张绣,也就是为了夺南阳,当下张绣既献南阳,更无杀他的理由。
因此曹操也只能厚着脸皮陪笑,勉为其难给张绣解释。
“三军跋涉多日,急行至此,休憩之心甚切。
我谓之曰:将于宛城犒赏三军,酒肉管够。
于是三军再生力气,不觉疲惫,此乃我【望宛止累】之计策也。
今宛城在望,众将士心急,故越过我等走的快了些,此人之常情。
将军勿疑。”
曹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脸上毫无尴尬之色,同时不断以目视典韦、夏侯渊二人。
二将得他眼色,自知如何行事,当即命士卒故作丢盔弃甲等懒散之状,只鼓噪生事,言说要入城犒赏之语,继续往城门拥挤而去。
曹操见此,趁势吩咐张绣。
“想来张将军也看见了,这支兵马疲于奔命至此,其中半数更是荆州文聘之兵。
其等此前得我许诺,当下怨气已生,唯犒军可解,即便是我也难以强令之。
既然将军已降,何不放我等开城劳军?”
张绣闻之,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曹操话已至此,说不定真是一场误会,他也不好当场发作。
反正之后已经准备了试探计划,足以试曹操之心,此刻也不必急于一时。
是以张绣面上继续维持着虚伪的笑意,主动将曹操等人迎入城中。
而曹操本意就此趁机斩杀张绣,控制宛城之军,偏偏张绣主动来降,具体宛城军队如何处置,还得容后协商。
他此刻同样也不好急于一时,直接就要夺张绣兵权,果真吃相如此难看,只会将人当场逼反,好事反成坏事。
于是曹操、张绣二人都等着从长计议,各自笑脸相迎,又各怀鬼胎,携手共入宛城。
宛城,曹营临时府邸。
“你们说张绣小儿,他这是什么意思?
我这还没动手呢,他又怎会突然投降,莫不是以诈降之计,诱我入城,打算埋伏于我?”
大殿之中,曹操来回踱步,面上困惑之色欲甚。
他不觉得天上有掉馅饼之事,眼下越是顺利的出奇,他就越觉得不安。
荀攸却抚须而笑,“主公,何须忧虑?果真有埋伏,在我等入城之时,便已然杀出,又何需等到现在?
况且贾诩早有归顺朝廷之意,前些天又骂走了袁术使臣,想来张绣彻底得罪了袁术,走投无路之下,被他说服也说不定。”
曹安民因上次走脱了张勋之事,为曹操所不喜,闻言也顺着说些好听的话,出声讨好。
“是啊,叔父有什么好忧虑的?
当年刘备尚且能白得一徐州,今叔父白得一南阳又如何?
依小侄看,此是好事,乃叔父威名之声,德被苍生所至。”
“汝等所言有理,只我到底心里不安,总觉不妥。”
见曹操面上终有疑虑之色,荀攸劝之。
“既然主公不放心,何不将那贾诩唤来,届时张绣为何投降,主公一问便知。”
曹操颔首,称:“善。”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张绣府邸,张绣同样在殿中踱步,于贾诩密谋。
“今我观那曹操,倨傲非常,只在马上与我说话,只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