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二百二十章 对峙汉水,半渡击破袁军?

第二百二十章 对峙汉水,半渡击破袁军?

    第二百二十章 对峙汉水,半渡击破袁军? (第1/3页)

    惨烈,太惨烈了。

    凡被夏侯渊典韦率军突入的地方,往往都是屠杀。

    普通百姓聚集起来的黄巾军,在面对正规军时,几乎是一面倒的战局。

    所幸袁术治下早早就推行了军事演练,这些人又都是精挑细选后的青壮。

    在面对曹军的屠刀之时,不少人因那血腥一幕,而心生畏怯,恐惧后退。

    但也有人握紧手中武器,选择了反抗!

    如果这支大军是征发兵役,或者裹挟百姓而来的话,此时此刻,在夏侯渊、典韦率军杀入之后,早就该如曹操所预想的那般在血腥的杀戮下,四散溃逃,顷刻败亡。

    但并非如此!

    他们自愿来到这里,在来之前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向家中交代了后事。

    他们追随黄天的大旗,所以赶赴此地,为了不是强征兵役的恐惧逼迫,而是心中信仰的那场名为黄天太平的大梦,而是身后誓死也要守护,正于家园安享太平的家人。

    他们的家园,黄天许下的太平家乡,淮南!

    就在他们身后,而他们身处的庐江便是淮南最后一处屏障。

    如果君王视臣民如草芥,以刀剑强行征发民夫,以死亡逼迫他们抵达战场。

    那么臣民视君王为仇寇,两军交战之时,当同样面对了死亡的威胁,他们轻易就会溃逃。

    因他们为贪生惧死而来,面临生死抉择之时,自然求生。

    但若君王视臣民如手足,以优渥的条件,远胜四方的太平生活来照顾他们,使百姓因爱戴他而自发赶来参战。

    那么臣民视君王为仇寇,两军交战之时,即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也不会轻易后退。

    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面临生死抉择之时,念及身后的家园无亲人,他们不惜求死。

    因此,当曹军杀入,有人贪生怕死,亦有人向死而生!

    支撑曹军的,是发下的军饷,是许下的富贵,是为了建功立业,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可支撑这些黄巾的,却是家中的余粮,亲人的安逸,是已经得享太平者对现有生活的守护。

    当曹军还在追求功名利禄之时,这些黄巾信徒来此为得却是信仰和守护,对抗的是入侵者的不义之战!

    死!

    无时无刻不在死伤,头裹黄巾的尸体一具具倒下,献血几乎染红了整片大地。

    可一如那首歌谣: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他们命贱,可正因命贱,才能前赴后继,络绎不绝!

    前面的倒下,后面的通红着双眼顶上,而曹军也是人,是人就会死。

    当曹军一次次将兵锋刺入他们身体的同时,只要有一次失误,镰刀锄头同样也能是杀人利器。

    尽管如此,在典韦和夏侯渊领兵杀进来的战场上,黄巾百姓们也依旧是几乎在以数比一,乃至十比一的战损比,挡住曹军的屠杀。

    可也仅止于此了。

    能举着盾牌跟典韦、夏侯惇杀进来的曹军毕竟是少数,在更广阔的战场上,数量众多的曹军,面对着那毫不停歇,近乎是从天而降的弹雨,几乎无能为力。

    冲进去哪怕不死,也要头破血流,伤筋动骨的,这谁愿意冲?

    根本就走不到敌军面前,自己先被砸个七荤八素,关键是这等十万数量级的远程攻击,躲都没法躲,只要往前冲过去了,几乎不死也残。

    这要是弓箭,还有前面的人冲第一波,后面的人就可以趁机赶紧杀过去。

    但弹这玩意几乎就是不间断射击,你不管什么时候冲,都要被砸个半死。

    就算派骑兵冲锋突进,冲一半战马被砸个兜头满脸,当场就要应激发狂。

    而派弓箭兵对射呢?这次过来就带了几千弓兵,虽然弓箭距离远,但弹是可以跑射的。

    一轮几千支箭射进十万人里,石沉大海,弯弓搭箭没等射第二轮的功夫,人已经跑过来十万石弹铺天盖地下来了。

    但兵种有相克,因为弹的攻击威力与距离不如弓箭,像方才典韦、夏侯渊带着冲过去的盾牌兵,很轻易就能杀入敌阵,展开屠杀。

    可曹操是带人来奇袭庐江的,轻装急行都嫌不够,上哪会准备那么多盾兵?

    因此没有盾牌,着甲率又低的曹军士卒,可遭了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