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二百一十一章 青云虽高,矢志不渝!

第二百一十一章 青云虽高,矢志不渝!

    第二百一十一章 青云虽高,矢志不渝! (第3/3页)

自嘲一笑,“是,我知道,咱们戎马半生,流离失所,到而今仍旧一事无成。

    当年年少之时许下的理想,立下的豪言壮语,在这乱世现实之中,仿佛永也无法实现般荒唐可笑。

    但是难道因为做不到,就要放弃吗?

    匡扶汉室!

    这四个字,说的轻,却重逾千钧,知易行难。

    是,你说的对,当今乱世,时代变了,似袁术这等实力在握,狂悖无道,却无人能治。

    若曹操那般大奸似忠,把持朝政,却敢怒不敢言。

    像袁绍那样,割据一方,国中之国,使天下畏之如虎。

    好像只要有实力,就能胜过一切,好像匡扶汉室这四个字,轻如鸿毛,似袁术、曹操、袁绍之流,都能将之挂在嘴边,自诩忠良。

    眼前的现实,过往的惨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说明一个赤裸裸的道理:

    【我们三个小人物的坚持,微不足道。】

    可天下诸侯都这么做,他们的行为便对吗?

    若我们三个人的坚持,毫无意义,那我们便要放弃了吗?

    非也!”

    刘备越说越激动,仿佛也要似先前张飞一般,将这段时间接连战败,困居一隅而积蓄的压力与心里话,宣泄而出。

    “正是因为这天下间,有太多人,畏惧他们实力,认为这样的坚持毫无意义,觉得所有人都这样,我这样也没错。

    于是心安理得的放弃,才使得大汉天下倾颓至此,使袁术、曹操、袁绍之流,无人能治。

    试想一下,倘使天下有识之士,坚定匡扶汉室之志,不曾动摇,则无论袁术、曹操、袁绍麾下,都会有前赴后继的仁人志士,不惜仗义死节,怒斥他们于大殿之上。

    则天下苍生万民,争相怒斥他们为国贼,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视其等与董贼何异!

    昔日董贼巅峰之时,坐拥三十万西凉铁骑,纵横天下,虽十八路诸侯联手,亦不能战而胜之。

    可仍遭天诛,顷刻败亡身死,盖因天下有识之士,心向汉室,为诛董而兴王事,前赴后继,矢志不渝也!

    今所以不能者?

    董贼之后,还有李、郭,李、郭其后又是曹操、二袁,天下久不慕汉室之德,似你一般以为坚持匡扶汉室毫无意义,是以人心思变,此天命更易也。

    备所为者!

    逆天而改命,为汉室续复兴之机,匡扶汉室,三兴炎汉。

    只要备高举匡扶汉室之旗帜不倒,则天下心怀汉室之人,就不会彻底失望,则万民苍生犹记大汉之名,天命亦不会彻底更易。

    是以,我等坚持虽小,我等颠沛半生,虽一事无成,却仍得坚持下去!

    三年、十年,乃至百年身死,只要我刘备不死,则大汉不亡!”

    说罢,刘备紧握关羽、张飞之手,眼圈早已通红。

    “事到如今,这份名为匡扶汉室而又遥不可及的志向,两位兄弟,可还愿与我同行?”

    关羽红着脸,紧紧反握刘备之手,“大哥,说的甚么话?当初桃园结义之时,关某便已然立下誓言。

    关某之躯,便是刘兄之躯,关某之命,便是刘兄之命,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张飞亦为之动容,“俺也一样!”

    “仁德无双!

    刘使君果如传言一般,见面更胜闻名。”

    却在此时,只听一阵爽朗大笑,一人持竹杖,踏芒鞋,缓步而来。

    张飞勃然色变,怒斥之,“我兄弟三人叙话,谁敢偷听?”

    随着刘备三人抬眸望去,便见这人身侧跟着的一行城门士卒,低着头汇报。

    “回禀玄德公。

    这人狂妄至极,好生无礼,才等了片刻,见玄德公未曾出来迎他,便骂骂咧咧,一边骂,一边要强闯进来。

    我等知他是荆州来使,又是玄德公要见的名士,不敢伤他,是以被他强闯过来。

    请玄德公责罚。”

    “此事与你等无关,是备怠慢了贤人。”

    刘备说着安抚了士卒,便朝祢衡拱手作揖行礼,“久闻正平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备之幸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