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袁绍:阿瞒!公路!汝等背刺我! (第2/3页)
听了这半天,可算听明白怎么回事了。
好家伙,你打了败仗是吧?
许子远,你一副我以一己之力挡住了公孙瓒的进攻,立了大功是怎么回事?
眼看袁绍听明白怎么回事后,脸上满是愠怒之色,似乎要斥责自己?
许攸先发制人,嗤之。
“本初,你还不明白吗?”
袁绍:“???”
我明白什么?我明白你打了败仗,还来我这里搅动唇舌,搬弄是非。
见气氛已经烘托到位,再刺激下去袁绍指不定真要发火把自个砍了,许攸赶忙出言解释。
“本初,你想想吧!
在沮公的压力之下,公孙瓒为什么敢抛下幽州前线的战事不管,反而抽调骑兵来袭渤海?
为什么我刚把那些黄巾埋伏,他便恰到好处的杀来?
又为什么他幽州贫瘠苦寒之地,却能拿出一百零八具重甲马铠?
还记得攸此前临行之时说了什么吗?主公当慎思之,不得不防啊!”
“你是说袁术?”
“正是!
若非袁公路支援,公孙瓒无粮募兵,无钱发响,缺兵少将,如何敢抽调主力离开前线?
若非与这些黄巾军一丘之貉,同流合污,又岂能来袭的如此恰巧,刚好破我埋伏?
若非袁公路自淮南富饶之地运来,公孙瓒又哪来的财力,组建重甲骑军?
主公啊!此非内斗之时,沮公与处绝不可轻动。
若袁公路全力支援公孙瓒,则此战胜利绝非易事,我等当勠力同心,不可再内斗自耗,互相指责过错!”
“呵,公路他这是生怕我比他先一步一统北方。”
情知公孙瓒与袁术联合,自己如不能速胜公孙瓒,就将被拖在北方战事的泥潭里。
袁绍眸中泛起神采,对许攸之语深以为然。
“子远所言甚是,此刻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绝非指责内斗之时。”
见袁绍就此下了论断,低着头假装没人看见自己,乖巧跟在许攸背后的淳于琼都看呆了。
不许互相指责?那咱们渤海那事,好像就这么混过去了?
见状,表面成竹在胸的许攸,暗自也松了口气。
就像袁本初了解他一样,大家打小一块长大的,许攸也同样了解袁绍。
这番话将自己于渤海兵败之事,同沮授在幽州受挫之事绑定,提出不是他们办事不力,而是公孙瓒得了强援!
再提出袁公路威胁论,是袁绍感受到眼前的困境于速灭公孙瓒的迫切,当即振作英明起来,将心思重点放在如何击败公孙瓒上。
一旁的郭图等人哪容许攸、沮授这么轻易就混过去,正要出言,不想袁绍已抬手打断了他们。
“不必多言,郭公之意,我已尽知。
我将再领两万兵马亲征幽州,督促前线战事,沮公与拥兵自重之事,可无忧矣。
至于沿海之患,不过纤芥之疾,但也不得不防。”
袁绍说着目光已盯上了低着头跟在许攸背后的淳于琼。
“仲简,章武兵败之事,暂且不论,你即刻于周边郡国,征调一万兵马驰援张郃。
务必戴罪立功,守住沿海一线,若再有差池,二罪并罚!”
淳于琼赶忙拱手应是,“唯”
难得在许攸一番袁术威胁论下,有了危机意识的袁绍重又英明神武起来,整座冀州的兵力都在他的亲征下快速调动起来。
然而当袁绍领着两万人来援,汇合沮授所部,总计十万人倾大势碾压而来,公孙瓒却并未如想象中般,被势如破竹的击败,反而如茅坑里的石头般又臭又硬。
不提在渤海过了把瘾后,就带着赵云一同回到前线的重甲骑军,便是如同士卒也跟源源不断一般从后方运来,杀了一茬又有一茬。
不说公孙瓒哪来那么多钱粮募兵发响,便是兵器军械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般。
每到守城之时,那些箭矢礌石之类的,跟不要钱一样往下扔。
直至军中细作打探到近来公孙瓒营中多了的那只重甲骑兵正由赵云统领,并且还多出来一支匈奴骑兵,领军之人正是右贤王去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