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圣贤之道以教化苍生,太平盛世由万民墨染 (第2/3页)
记》,手捧着圣贤所书,口中朗朗上口。
至此来到寿春,他才知道,原来世道并不只是他所见过的残酷景象,原来圣贤书上所描述的太平盛世,并非空谈。
“日新月异!”
在寿春备考的这些天,他才真正领会到了圣贤真意,这里的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这里的每时每刻,都有新事物产生。
原来太平不在纸上,乃是人心所向。
“子瑜兄!”
“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鲁肃的呼喊催促。
“子瑜兄,别读死书啦,光背圣贤书,可赶不上如今寿春城的变化。
还记得咱们上次买纸的那家商铺吗?听说工匠们依袁公所授《太平开物》,造出了印刷雕版。
据说有这雕版以后,一日光景,就能制成成百上千册书籍,恍如仙人神通。
也不知是真是假,如今正在商铺中展示,第一批印刷之书折价出售,子瑜兄速速与我同去观摩一番。
纵使不买,看看这《太平开物》上神通的真假,也能涨一番见识。”
“你呀,昨日看高炉,买了精铁,今日看印刷,又要买书。
子敬呀子敬,瑾有时候都怀疑,你到底是来寿春赶考的,还是来为家族进货的。”
诸葛瑾说笑间推开了门,眼底满是无奈之色。
“太平道神通更是无稽之谈,于吉道长四处宣扬袁公乃黄天显化,来人间历劫以救众生,带下太平天书《开物篇》一卷。
此乃仿董仲舒昔年献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智者敬而远之、尊而不信,怎可开口闭口,言道仙人神通?
岂不闻圣贤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莫说一日千册成书,吾等尚未亲见,便是亲眼所见,其中定也深藏我们尚未理解的圣贤道理。
袁公与他身边的贤人,比我们先明白其中道理,是以能做成此事,当谨而行之,更应用功才是。”
“子瑜兄所言甚是,肃受教了。”
嘴上说着受教,鲁肃手上可不老实,拉着诸葛瑾就往街道走去,诸葛瑾心中也好奇寿春城又新出的事物,故也未曾推拒。
二人再一次来到上次买纸的袁氏书店,只见店前街道中央早已搭起了高台,高台旁身着全副铠甲的甲士俨然,维持着秩序。
在甲士的警戒线外,到处人头攒动,围满看热闹的百姓与学子。
鲁肃与诸葛瑾来的晚,只远远望见那高台之上,站着一道白龙鱼服的身影。
他头戴平天冠,身姿挺拔,十二道玉旒遮掩,看不清面目与表情。
能见到便是他丝毫不顾及满手墨染,在万民的注视下,亲手将雕刻好的雕版沉入墨桶。
随之他小心翼翼将白纸覆盖于雕版之上,当白纸印染取下,一页即便是熟手也要抄录一炷香功夫的书页,便在这数息间完成。
这一刻,事实已经无需多言,他身后那一块块雕刻了不同书页的雕版,便是无数册墨染的书籍。
二人仿佛看见他在台上高深宣布着什么,只可惜距离太远,听不真切。
所幸自有层层士卒为之呼喊,宣令声响彻寿春城上空。
“朕,上承黄天之命,下应黎庶之心,改革制纸,雕版乃成!
自即日起,旧时袁杨阁上书,流入寻常百姓家,圣贤之道以教化苍生,太平盛世由万民墨染!”
这一刻,听着耳边一声声呼喊,望着高台上那道满手墨香的身影,诸葛瑾与鲁肃对视一眼,寂然无声。
什么是人心所向?什么是天命所归?
在其他诸侯盘剥百姓,恨不得多招兵员,扩充实力的时候,袁公居然在治内大兴教化!
以他二人的眼界,又怎么看不出,造纸加印刷将对这个世道带来多大的变化?
何止是日新月异,一个冉冉上升的崭新时代将要到来!
这是人心所向时代的洪流,是真正的大势所趋,又岂是兵马关隘能挡?
他们更能看到这两样新兴事物对当世世家造成的冲击,然而他们同样知道,在这个时候,是没有一家世家会为此而阻挡袁公的。
因为无论是造纸还是印刷,就目前而言,绝对是袁公作为当世世家之首的袁家家主,给予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