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且看烽火染荆襄!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且看烽火染荆襄!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且看烽火染荆襄! (第2/3页)

决断,自去便是,愿你早登龙门,光复家业。

    小弟便在这山野之间终老,渔樵耕读,好不悠哉。”

    青年见其有归隐之意,不由惋惜,欲言又止了片刻,到底出言相劝。

    “孔明,你之才胜我十倍,若能同去寿春,金榜题名,则赶考之天下世家诸子,视如萤火腐朽之光,怎比皓夜朗月长明?”

    少年闻言却笑了,“兄长之才,振兴诸葛家门楣足以,何需劳我一惫懒之人。”

    在诸葛亮看来,诸葛家有兄长支撑足以。

    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观望天下大势,又何必在无有万全把握之时,轻易下注择主?

    更何况他心底隐隐有一道身影浮现,当年曹操攻伐徐州,屠城破家,偌大的诸葛家千年门楣,一兮倾塌。

    叔父诸葛玄牵着年幼的他,四处奔波逃命,曾远远听闻。

    有一人,身无长物,只为心中大义,借了三千兵马就来挡曹操数万兵锋。

    那一道人影,自此在他心中铭记,只可惜这一路太难太险,若择他为主,只怕这辈子都得操心劳碌,慵懒如他,智者不取也。

    “不如躬耕南阳,闲云野鹤。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去休~去休,正可回笼高卧!”

    望着兄长离去的背影,少年人饮尽杯中茶水,朗声高吟。

    “草堂何睡足,窗外月未明!”

    听着身后的高吟声,青年人摇头而笑,他一身蓑衣,踏雪而来,踏雪而去,朝着寿春方向渐行渐远。

    他复姓诸葛,单名一个瑾字,字子瑜。

    他出生琅琊阳都,诸葛氏乃当地声名显赫的望族,世代人才辈出。

    他的高祖诸葛丰,以明经入仕,官至光禄大夫,刚正不阿,敢于弹劾权贵,名震朝野。

    而影响他最深的,正是他的叔父诸葛玄。

    叔父诸葛玄,性情豁达,心怀济世之志,游走于乱世之中,广交豪杰。

    黄巾起义之后,大汉显将亡之兆,董卓祸乱朝野,诸侯各怀异心。

    在那风云变幻的年月里,他随侍叔父身侧,学习兵法谋略、治国之道,见家中宾客盈门,与他们谈论天下大势,受益良多。

    可诸葛瑾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叔父在月下徘徊的身影。

    清冷月光照彻他们叔侄单薄的身子,叔父那微微佝偻却依旧坚毅的脊梁,似藏着无尽的心事。

    终究万语千言,汇成幽幽一叹,“眼下时局动荡,非庸碌之人所能守成也。

    瑾!汝为诸葛家长子,将来切不可堕了吾家千年门楣。”

    叔父是这样叮嘱的,诸葛瑾也是这样做的,他苦读诗书,仁义礼孝,从内而外一丝不苟,正是标准的世家名士。

    不久的将来,他也会做一件孝事,随后有诸葛家的政治影响,为他吹捧造势。

    他将被举孝廉,入朝为官,像他的高祖父一样,刚正不阿,弹劾权贵,扬诸葛家之门楣于天下!

    一直到许多年以后,他这个标准的世家名士才知道什么叫时局动荡,什么是奸佞当道!

    所谓的理想只会一次次被现实碾碎,乱世之中又哪来得清明太平?

    因为曹操来了!

    曹操,曹孟德!

    那个让他夙兴夜寐,辗转反侧,如梦魇般折磨的他无法入眠的名字。

    这个梦魇不仅折磨着他,也折磨着他的弟弟诸葛亮,使曾经那样一个聪颖脱俗的少年人,才十几岁,已生归隐之意。

    初平四年,徐州牧陶谦麾下害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曹操一怒兴兵,鲸吞徐州。

    所过之处,屠城灭门,以祭亡父,近无人能挡。

    曹军铁蹄踏碎了琅琊锦绣,屠刀面前,千年的世家与草民百姓何异?叔父毕生维护的门楣,亦被曹营的甲士踩在脚下。

    诸葛瑾触目所及,他曾经坚持、所爱的一切,皆在硝烟中化作火海,满城的百姓在哭嚎中哀鸿遍野。

    屠城之下,人头滚滚,那一夜,诸葛瑾第一次意识到,所谓血流成河,从来不是一个夸张的比喻。

    那一夜,叔父在月光下徘徊了片刻,便红着眼圈,丢下了付出一生心血操持的诸葛世家,在友人的帮助下,带着他与亮一路奔逃。

    饥肠辘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