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一百七十三章 黄天当立!

第一百七十三章 黄天当立!

    第一百七十三章 黄天当立! (第3/3页)

策为人子,又岂能没有表态?

    他怒视着眼前黄祖首级,只恨这老贼为什么死的这么早?倘使多活两年,让他亲手雪仇,必能就此彻底收复孙氏人心。

    既有被袁术所迫的无奈,又有大仇得报的喜悦,孙策单膝跪下,朗声誓曰:

    “义父替策报仇大仇,大恩无以为报。

    儿从此后,跟定义父,相助义父,成就大业!

    义父剑锋所指,孩儿万死不辞!”

    “吾儿不必多礼,文台兄在天上看见你如今已长大成人,安家立业,想来也会欣慰的。”

    袁术亲自将他扶起,谓众将曰:

    “今为文台兄报此大仇,多年遗恨,一朝解脱,吾心甚慰。

    我意已决,就此罢兵!

    众将随我回寿春庆功,我当亲往孙氏祭拜文台!”

    什么!

    孙策此一惊非同小可!

    他都不敢想,若是真让袁术提着黄祖的人头进孙家,往自家母亲面前一摆。

    多年大仇得报在前,以母亲和家里那些兄弟姐妹对袁术的态度,将来倘使自己敢和袁术翻脸,他们必要先和自己翻脸。

    这是要使他孙策胆敢反目,便要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的攻心毒计!

    袁术哪怕就此撤军,也要借此黄祖人头,一举收复孙家上下人心,彻底将孙坚遗产收为己用,再不分彼此。

    偏偏这一刻的孙策,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他为人子,现今大仇得报,义父说要带他回去祭拜亡父,他若跳出来说半个不字,一个孝字大旗,足以压死他。

    所幸还有周瑜!

    孙策都能想到的,周瑜又岂不察觉?

    他赶忙上前谏言曰:

    “袁公,眼下既然庐江危局已解,再无后顾之忧,何不率众勇猛精进,再取沛国、鲁国,尽灭取豫州,覆灭曹刘,成就大业?

    至于祭拜孙老将军之事,命伯符公子代您一行便是,大业在前,又何必为此而轻弃之?”

    闻听此言,袁术笑了。

    祭拜孙坚,可不是一件小事。

    自从孙坚死后,孙营上下尽数投效于他,使他势力大涨,然而危机也就此潜藏。

    袁营、孙营,利益不同,心更不同,原身强行驱使之,能用却不能收其心,则孙策自立的种子便早已埋下。

    直至自己取而代之,收孙策为义子,将袁营与孙营的利益捆绑一起,才将孙策自立的苗头强行压下。

    可孙营众将,皆感念孙坚恩德,今不趁此时机,以黄祖人头,行祭祀大典,召昔年孙营众将士卒观礼,彻底收服其心,更待何时?

    至于说北边的战场,这不是还有新来的乐大将军,足以镇守吗?

    事实上此前庐江告急,袁术便打算撤军了,眼下虽然庐江之危已解,可他撤军的心仍未动摇。

    无他,曹刘两家被他压的喘不过气,需要喘息,他袁术从曹操打到刘备、匈奴人、黑山贼,乃至于刘表,难道就不需要喘息了吗?

    这一战从初春而起,至今已近年关,连下颍川、陈国、梁国,士卒同样折损颇多,至此也是时候班师寿春,大宴群臣,论功行赏了。

    只需等他回寿春休整一番,补充兵员,重振旗鼓,待到来年,又是十万大军北上。

    届时之刘备,还能拿的出五万大军同他抗衡吗?

    彼时之曹操,还能再组建十数万之联军,来阻止他吗?

    双方的战争潜力是不对等,据有江淮的他与天下诸侯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当北方诸侯的地盘,因多年混战而民不聊生之时,南方的稳定和富庶早已远超中原腹心。

    对袁术而言,你曹操逼刘表来攻,不就是为了喘息之机吗?

    那就大家一块喘息,来年你刚回半管血,而我已经满血了。

    是以,此时班师寿春,实行可持续性北上计划,才是长远之计。

    若是不惜一切同曹刘拼命,即便能赢也要伤筋动骨,届时还拿什么来抗衡自家那位庶兄呢?

    他高居王座,冷冽的眸光扫了周瑜一眼,淡淡出声。

    “我与文台相交莫逆,情深义重,今朝为他报仇,宁弃一国以祭之。

    沛国之事,我自有计较,班师回朝,朕意已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