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将军,可识得常山赵子龙乎?

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将军,可识得常山赵子龙乎?

    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将军,可识得常山赵子龙乎? (第1/3页)

    是啊,倘使见援军被击溃,张勋难不成还能安坐城中,岿然不动?

    换句话说,别人好心好意来支援你,结果因此而被伏击。

    你却在城中隔岸观火,坐视援军覆灭,果真如此,那么以后还有谁会来,谁还敢来支援你张勋?

    若因此而再无支援,孤城难守,文聘反倒是真要跟他耗下去了。

    是以张勋不得不救,不得不出城来战。

    这将是一场远比示弱诱敌,侮辱喝骂管用得多的无解阳谋!

    黄祖听闻此计,精神一振,他之所以提议撤军,正是因为张勋一味死守,拖延下去,也不过徒废时日。

    倘若能于城外一战,不说能大破张勋,便只将这支援军有所斩获,回去之后也能对主公有所交代,总比无功而返强。

    可思及此事,黄祖犹有疑虑,“将军之计,或许高妙,我军若埋伏道路,拦截援军,或可逼使张勋出城野战。

    可将军可否想过,倘使我军不能于短时间内击溃这支援军,反被张勋杀出城来,届时腹背受敌,恐招大祸,如之奈何?”

    文聘闻言却笑了,“黄祖将军考虑周到,可此中危害,我岂不知?

    近闻袁术兴兵北伐,于颍川败曹操,沛国退刘备,其主力更在梁国与曹、刘、黑山、匈奴联军作战。

    如此多线作战,以一家敌数家诸侯,其兵力大为牵制之下,短时间内又哪有兵力调拨来援?

    此前张勋带来之两万精锐,显然已是寿春最后的底蕴,否则既然还有两万机动军力,此前为何不由张勋一并带来?

    近来寿春征募兵力的召令,早已在江淮传的沸沸扬扬,这支袁军恰在此时来援,不是这招募新兵,更从何来?

    以此看来,不过是畏惧我大军压境,那寿春阎象病急乱投医之下,急招了些村夫农夫的乌合之众罢了。

    以我五万荆州精锐,破此两万乌合新兵,又有何惧?诚如是,黄将军可还有疑虑?”

    黄祖闻听此言,正犹豫之间,恰逢此前文聘派出去的探马赶来回报。

    “报!将军!

    现已探明,敌军所立王字大旗者,乃是来援袁军的主帅,姓王名朗字景兴。”

    “王朗?”

    文聘乍听此名,不由仰天大笑。

    “阎象黔驴技穷,真乃天助我也!”

    他说着谓黄祖曰:

    “王朗者,名士风流,海内人望,乃是当世知名的经学大家,学识渊博,名满天下。

    这要是袁营以他为重臣,负责内政,我必然不敢小觑半分。

    可偏偏寿春方面,竟以他为主帅,统领两万乌合新军,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我还从未听闻他在统兵作战上有什么建树。

    黄将军,试问此军此将,若中我大军埋伏,岂不顷刻溃逃?汝可还有何疑虑?”

    王朗之名,黄祖亦有听闻。

    听说袁军来援的统兵主将,竟是王朗这样一名风流名士,海内大儒,他便也放下心来。

    拱手领命答曰,“愿尊将军号令。”

    这次来犯的荆州陆军,主要就是他与文聘所部,说服了黄祖,接下来四万大军便能如臂指使。

    见此,他当即发号施令,“好!既如此,便请黄将军领本部两万人与我埋伏于道路两侧,见王朗兵至,即刻杀出两面夹击于他。

    此战兵贵神速,务必以最快速度击溃王朗所部,待张勋率众来援,给予他迎头痛击。

    倘使王朗未破,而张勋已至,聘自领两万人拦阻张勋,待黄将军击破王朗后再来援我。

    届时你我合兵一处,一举击破袁军,就在今日!”

    “唯!”

    此番因水军蔡瑁、张允在大江之上被蒋钦牵制,是以陆战之上,看似四万对四万。

    但对文聘而言,能同袁军野战,总比强行攻城强。

    况且此番占有埋伏之利,敌军半数又是名士王朗所率新军。

    即便不是一触即溃,又能在黄祖的攻势下支撑多久呢?

    舒城外七八里处,两万黑山大军望着打头处白马银枪的年轻将军,神色敬畏,令行禁止。

    一行人中间打起的,正是主将王朗的王字大旗。

    正行进间,忽闻道路两旁喊杀声大作,左侧一杆黄字大旗迎风飘扬,拥两万之众,右侧一杆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