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策:我为义父举大旗! (第2/3页)
中。
使策有兵马七万之众,义父算什么?袁家又算什么?
以后谁再叫我孙郎我跟谁急,都得叫我吴侯!
然而孙策的兴奋劲,在他真正接管这七万大军后,瞬间烟消云散。
站上了六马车架,小心翼翼的侧立在袁术身后,亲手举着代表主帅的大旗,号令全军,莫敢不从?
孙策:“.”
义父,您确定我是三军主帅?
我咋感觉自己像个扛旗的呢?
当然除了扛旗以外,他这个主帅还是有任务的。
那就是,等站在车架前端的袁术跟同样陪侍的周瑜商定妥用兵调度之法,待袁术许之,他再负责打出旗语,号令三军。
孙策:“.”
这不还是个扛旗的吗?
且说孙策在背后扛旗不提,侍立在袁术身侧的周瑜拱手献策。
“敌军来势虽凶,实则乌合啸聚,一触即溃,今当先易后难。
袁公可先破十万黑山贼,其众四散各地,为祸最甚。
若尽灭之,一可震之于天下,二可慑敌胆魄,三可收梁国民心。
且一旦十万黑山贼尽去,则彼之军力尚不及我军一半,再不足惧。”
“公瑾所言正合我意,然黑山贼虽然乌合,却也有十万之众,分散各地,如何破之?”
周瑜轻摇羽扇,谓之曰:
“无非是分而破之,聚而歼之,以强凌弱,以多击寡。
今黑山贼来众十万余,有大渠帅孙轻一人,麾下不到两万人,小渠帅一十二人,各自麾下约莫七八千。
其众虽分散各地,然往来之间,一方有难,八方救援。
袁公可先将兵马分出十二方,每方三千人,共计三万六千人。
孙轻麾下小渠帅每来一股,便以一方迎上拖延。
余下三万四千人中,分出两万人备之,每方三千人中但有折损,随时补足,定教他们深陷泥潭,不得抽身。
除了四千亲卫骑兵防备匈奴人外,袁公可再提一万之众,配合每方拖延之兵,如滚雪球般,一个小渠帅一个小渠帅的杀过去。
以强击弱,以众凌寡,则军势越来越强,何敌不破?何城不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