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公可知司马仲达? (第2/3页)
这一路上死难的官员空缺,尽数由颍川世家的人才填充。
可以说当今的朝廷,与其说的洛阳朝廷,更不如说是颍川朝廷。
经此一计,曹操、天子、朝廷、洛阳、颍川世家就彻底被利益捆绑束缚。
哪怕迁离颍川让他们心中再不满,颍川世家也只能憋着,毕竟眼下整个朝廷中枢大半都是他们自己人,守护朝廷就是在守护自己。
而对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来说,他们守护朝廷,就是在守护曹操,因为这同样也是他曹操的朝廷。
讨伐如二袁等地方割据势力,让朝廷政令行之于九州,单就目前而言,他们的利益是绑定一致的。
于是乎,在当下的洛阳,曹操、颍川世家、天子东逃带来的如太傅刘繇、太尉杨彪等,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这其中的阴暗筹谋,利益捆绑,许多都是不能落之于文字的。
是以戏志才在那封遗计奏书中没有写明,但曹操看到他所规划的关中基业,便已心领神会。
这次的事也一样,若是志才还在,无论除掉奉孝,还是此前引匈奴人与黑山贼南下梁国,哪还用他亲口来说?
这等会背万民骂名,或者令荀彧心生不满的事,一般等他出征就开始操办,等他回来就已经办妥,他只需听个结果,再表态施恩罢了。
公达智谋虽不在志才之下,可到底出身名门望族,有许多事,他都不方便着手。
沉吟片刻,操遂转而问之。
“奉孝之事甚急,劳公达为我费心。
不过,自志才亡后,我常感莫可与计事者。
今奉孝已不可用,公达久历四方,固知天下奇士,谁可以继之?”
哪里是莫可与计事者?他荀攸、洛阳荀彧、北方程昱,都是可以为之计事之人。
荀攸明白主公的意思,有些事既然你不方便干,那你干完这票之后就也别干这方面的事了。
但在这之前,你总得帮我推荐一个人才,来接替戏志才干这方面的事。
荀攸沉吟良久,终是说出一个人名来。
“主公可知河内司马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