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68章 我见过

第268章 我见过

    第268章 我见过 (第2/3页)

吴晖往台上支了支下巴,“这是王齐志的学生新发现的,上个月才勘探出最后一处窑址!”

    啥东西,上个月才发现?

    马青林怔了一下:“意思就是,勘探出了好几处遗址,但还没有系统性的发掘?”

    “对,今天听完讲座,局里会开研讨会,规划发掘计划!”

    马青林都愣住了,指了指电子屏:“吴司,窑址都还没发掘完,那今天这个讲座是怎么来的?”

    吴晖一脸踌躇,不知道怎么解释。

    刚勘探出位置,刚确定年代区间,发掘工作才刚开始,才清理了极少部分的遗址遗存,就分析判断工艺起源与发展演变?

    不怪马副院长震惊成这样,这样的事情,吴晖也是第一次遇到。

    但问题是,它就是这样发生了,顺其自然,且顺理成章?

    看他不说话,马青林皱起眉头:“窑址是王齐志的学生发现的,不是王齐志,那勘探呢,谁领队做的?”

    “他学生,就和他说话那位!”吴晖往台上指了指,“后续的分析研究也是他做的。”

    马副院长瞪圆了眼睛。

    先不说这位多大,本科毕业了没有,能不能把不同时期制瓷工艺的关联性和继承关系理顺。

    就说遗址还没有系统性的发掘,没办法研究窑炉结构,他如何分析瓷器的烧制过程和温度控制流程?

    更关键的是,从勘探到现在,就一个月的时间?

    给一般的项目组,按正常流程,顶多做完基础的胎、釉成份分析,差不多整个项目的十分之一。

    但这小孩,却把所有的工艺溯源,技术演变过程,全研究完了?

    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马副院长盯着林思成:“总不能是……老张头走后门了,要给这小孩渡金?”

    吴晖莫名其妙:老头什么性格你不清楚,别说王齐志,他家老爷子来了都没用,能走什么后门?

    再说了,他和林思成认都不认识,凭什么给渡金?

    但随即,电子屏闪了一下,“西北大学”四个字一晃而过,吴晖的脑海中像是闪过一道光:咦,别说?

    说不好,林思成真和院长认识?

    当时文研院还是文研所,老张头还没来当所长的时候,他是陕西文物局的局长。

    在更早之前,应该在七十年代初,他还是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的高材生。之后情复高考那年,又在西大历史系读研,同样是考古专业。四年后毕业,进入陕西文物系统,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这么一说,他和林思成不就是校友?

    唏,等等……两人不止是校友!

    王齐志说过,林思成爷爷,也是西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同时也是高考恢复那年,在西大历史系考古专业读的研,然后留校。

    林长青多大岁数来着,六十,还是六十一?

    老张头,今天不也刚六十?

    关键的是,都是高考恢复那年读的研,读的还是同一个专业,两人不就是同一个系,同一个班,同一个宿舍?

    毕业后,一个在西京干考古,一个在西大教考古,总不能,二十年都不见面?

    哈哈……

    吴晖越想越是古怪:怪不得那天在局里,老张头看完报告,连声推辞都没打,就把老马的项目给停了?

    搞得局长怀疑了好几天:这老顽固什么时候这么通情达理了?

    原来根子在这里……

    吴晖紧紧的抿着嘴,再没吱声。

    随即,林思成上台。

    笑了一下,他拿起话筒:“各位老师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先自我介绍一下:王齐志先生是我老师,我是他的……嗯,研究生……”

    话没说完,“嗡”的一下,像是捅了蜜蜂窝。

    震惊、怀疑,以及不可思议:研究生,是怎么到国家级的学术中心,在一群国家级的研究机构担任负责人的专家面前做学术讲座的?

    马副院长回过头,好像在说:吴司长,看到了吧?

    吴晖叹了口气:幸亏林思成没全说实话,不然现场得炸锅。

    从三月初到山西,一待就是四个月,林思成就没回过西京。等于他连毕业考试都没考,他怎么就成了王齐志的研究生?

    就算是学校保研,是不是也得本人来走程序?

    所以,现在的林思成,顶多算是本科生……

    动静有些大,出于尊重,林思成再没往下讲。

    他面带微笑,安安静静的等待着,目光下意识的掠过前排,感觉王齐志的神色好像不大对。

    不对……要糟?

    林思成连忙咳嗽了一声,又使了个眼色。

    这样的场合,站在台上的还是自己的学生,王齐志当然不致于砸场子。

    他就是想站起来看看,聒噪的都是哪些王八蛋。

    算了,吵就吵吧,待会让你们亮瞎眼……

    转念间,王齐志刚刚挺起的腰又坐了回去,噙在嘴角的冷笑消失于无形。

    议论纷纷,嘈杂依旧,林思成打量了一下会场,又看了看来听讲座的各位前辈,领导。

    好多熟悉的面孔:老院长、马副院长、故宫的吕所长,以及文研院、国博、故宫等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

    当然,好多现在还没到记忆中的那个级别,可能只是小组负责人、项目执行人。

    但过上几年,肯定是……

    而上一世,自己第一次站在这里主讲是什么时候?

    应该是2016年,离开故宫的前夕,自己协助吕所长(故宫陶瓷研究所)完成国家文物局课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