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65章 全是运气

第265章 全是运气

    第265章 全是运气 (第1/3页)

    “林思成,去京城吧!”

    吴晖言辞恳切,态度真诚,“那里有更大的舞台,有更广阔的天地!”

    林思成稍稍一顿:“吴司长,我去了能做什么?”

    “搞研究,搞修复,哪个不能做?”

    “也能办这么大的修复中心?”

    吴晖怔了一下:办倒是能办,但要是和这里比,那确实没法比。

    去了京城,要租场地,要买设备,要招员工,哪个不花钱?

    但在这里,楼是学校白给的,人员基本是学校内部招聘,包括管理人员、辅助人员、骨干研究员,乃至如商妍、王齐志。

    工资学校发,林思成看心情,顶多发点补助和奖金。

    这是多大一笔钱?

    算少一点,一年少说也省几百万。

    吴晖想了好久:“我的意思是,可以进文物局,凭你的能力,完全可以独立负责项目!不管怎么说,地方和京城,毕竟是有差距的。”

    “确实有差距,但吴司长,真能完全独立吗?”

    林思成笑了一下,“团队是不是全权由我组建,我想从哪招就能从哪招?我想分几个组,招几个研究员,乃至具体招谁、更或是不招专家,多用硕士和实习生,是不是绝对不会有人过问?”

    “我说账上的钱该怎么花,就能怎么花?用什么设备,进什么样的物料,选哪个厂家的试剂,是不是都能让我说了算?财务和采购部门会不会干涉,下属企业有没有意见?”

    “乃至于,我说实验怎么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做十组还是上千组,更或是一组都不做,直接填个数据……等等等等,是不是都能由我一言而决?”

    吴晖直接愣住了,却不知道怎么反驳。

    乍一想:林思成,你当是你家吗?

    看过报纸没有,因为擅自挪用研究经费,一年进去的实验室负责人有多少个?

    有设备部门,有采购部门,你专心搞研究就好了,操那么多闲心干什么?

    团队组建当然以你的建议为主,但局里那么多研究部门,那么多专家,哪还需要从外面招人?

    不招专家,只用硕士和本科生……你办的是实验室,不是培训班。

    也别说林思成,哪怕换成王齐志都不行。再好的出身,面对整个群体,照样能让你有心无力。

    不然,王齐志何必放着好好的部委不待,跑到陕西来?

    所以但凡换个场合,但凡换个人,吴晖怕是会笑出声。

    但他看着林思成,却吐不出半个字:因为在这里,林思成就是这样干的。

    王齐志不止一次说过:除了开会,带校外领导参观之外,平时校领导来都不来。

    市文化局、文物局倒是有人常驻,但那两个科长约等于传声筒,并兼职办事员:现在中心有什么文件要送,有什么报告要批,都用不着王齐志和林长青出马,那两位抢着去。

    别说核心的研究人员,林思成不发话,中心多余一个实习生都招不进来。包括设备、物料,林思成说用哪个,就用哪个。学校和文化局至多事后要份清单,存档备份。

    再说到实验室:不管是这里,还是王齐志挂名的重点实验室,不正好就是林思成说的:不招专家,以硕士为主?

    包括所有的实验计划,就像是林思成写好了公式,列好了解算步骤,实验组只需往里填数字,再验算就行。

    不管是组长还是研究员,我说怎么干,你照着干就行。

    如果换成专家:滚你妈的蛋,老子是来搞学术的,不是来当泥偶让你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的。

    但要说这么搞研究肯定不行,那林思成的BTA的成果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当然,有得就有失,西京的局限性很大,研究资源相对匮乏,机会也少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就比如林思成现在研究的这个BTA,如果在京城,即便申请不到重点项目的级别,至少也是自然社科基金一类。申批的研究经费,至少也是千万级。

    但如果仔细做一番加减法,林思成就觉得,性价比其实并不高。

    “老师去年就劝我,我当时就说过,京城肯定要去,但必须是我能一个人说了算,能让所有质疑的人闭嘴的时候!”

    林思成笑了笑,“吴司长,我说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