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矛盾的老父亲 (第1/3页)
江陵。
刘备看着关兴送来的战报心里乐开了花。
关兴的剿匪大军行军速度特别快,上一份战报还在零阳,下一份战报就跑到沅陵去了,再下份又到昭陵了,当真是打一枪换个地方,每天待的地方都不一样。
按照这个移动速度,张昭他们能把圣旨送到刘禅手中才有鬼呢。
就算送到刘备也不担心,以刘禅关兴张苞三人的尿性,就算接到圣旨估计也会想各种办法拖延甚至公然抗旨。
抗旨的事这三个混账绝对干的出来,毕竟他们仨不怕挨揍,每次打完老实不了三天就得再犯,现在又离开京城山高皇帝远的,不撒欢发疯就不错了,你还指望他们老实?
既然不用担心刘禅被圣旨召回就该担心其他的了,比如刘禅的安危。
父母的想法都是很矛盾的,既想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有出息,又不想孩子受苦生怕磕了碰了。
刘备更是如此,他是四十六岁才有的刘禅,这个年纪别人都当爷爷了他才喜当爹,对刘禅的重视自然没得说,那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啊。
作为年过花甲的老父亲,刘备对刘禅没抱什么期望,只希望他快快乐乐的长大。
但作为皇帝,他又希望刘禅这个储君拿出君王的样子,希望刘禅能像文景武孝宣等帝一样英明神武,成为雄才大略的帝王。
总结起来就是既想将刘禅当温室里的花朵养,又希望刘禅像野外经历过风吹雨打的野草一样顽强,当真是既要又要,矛盾到了极点。
所以对于刘禅此次剿匪,感情上刘备担心刘禅有危险真的很想将其召回,理智上却知道这是刘禅深入民间,锻炼自身能力,体会民间疾苦,以及在军中建立威望的好机会,不应该放弃。
既想这样又想那样的情况下,刘备也不知道该咋办了,索性放任不管静看事态发展。
结果这个想法刚持续了刹那,他又陷入了是否召回刘禅的纠结中。
好在这次没纠结多久,因为诸葛亮来了。
在刘备这里,关羽张飞诸葛亮进殿是不需要通报的,直接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