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42章 《亮剑》登陆日本,日本人被干破防了! (第2/3页)
客厅里,小辈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哈利波特》的剧情,同时也夸赞着林火旺的才华,心里头都迫切地盼着能早点看到后续的内容。
而书房里,郭琳娴和柳茹梦已经坐了下来,打开了稿纸和字典。
灯光下,母女俩低着头,先是分配了一下大概的任务和分工,然后两人便非常认真地开始翻译着,时不时互相讨论一下用词和句式,进入了紧张的赶稿状态当中。
郭琳娴一边翻译,一边心里忍不住发出了感慨来。
林火旺这个东北的农民孩子,真的是给了她太多的惊喜。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东北农民,到全国知名的诗人和作家,再突然到港岛后成为商界新贵,现在又写出了如此精彩英文小说来。
他的未来,真是不可限量。
她也越发觉得,自己女儿柳茹梦的眼光真的比自己好,她没有看错人,林火旺确实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母女俩就这么沉浸在翻译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夜色越来越深,书房里的灯光却依旧明亮。
她们却都还没有要睡的意思,母女俩也都希望,能尽快把这部精彩的小说翻译好,让它在西方世界绽放光彩。
与此同时,在日本本土,十一月的秋意正浓。
东京的一家知名连载刊物《文学世界》编辑部里,主编看着手里的两篇小说稿件,脸上满是兴奋。
一篇叫《伤痕》,一篇叫《亮剑》,作者署名是“海子”。
“这个海子,真是天才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一代人》这两首诗,已经在日本诗坛火了这么久,没想到他的小说也写得这么好!”
主编忍不住赞叹道。
是的!
自从大半年之前,林火旺以海子为笔名,在日本的几大诗刊上同时刊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一代人》这两首诗,就已经几乎奠定了他在日本诗坛和文学界的地位了。
海子这个笔名,也可以说在日本的文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旁边的编辑闻言,也是连连点点头附和道:“是啊,《伤痕》写的那种特殊时期的人性挣扎,太打动人了。《亮剑》更是精彩,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紧张刺激,人物也特别的鲜活。同时,也让我更加透彻的从中国人的角度上,直面那场战争的真实面貌……”
“赶紧排版,下一期就开始连载!”
主编点点头,然后立马就拍板决定,“另外,按照之前和小林惠子小姐约定的,把海子是中国人的真实身份公布出去。”
编辑愣了一下,有点谨慎地问道:“主编,真的要这么公布吗?之前整个日本文学界可是一直对外宣称海子是日本的新锐诗人,现在我们突然说他是中国人,会不会引起整个文坛的震动,以及普通读者的反感?”
“这正是小林惠子小姐的要求。而且,这也是一个大新闻,肯定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中国人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和小说,本身就是一个看点。”
主编毫不担心地说道。
编辑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道:“好,我这就去安排。另外,我们已经联系了几家主流报刊,让他们做深入报道,引用中国《诗刊》和《人民日报》的相关内容,证实海子的中国身份。”
“很好。”
主编满意地点点头,“一定要把这个消息炒热,让更多的人知道海子,知道这两部小说。”
很快,《伤痕》和《亮剑》在日本的《文学世界》连载刊物上正式刊发。
同时,各大报刊也刊登了重磅消息——备受日本诗坛推崇的大诗人“海子”,并非日本人,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一代人》这两首诗,也都是出自这位中国诗人之手。
这消息一出,整个日本的诗坛和文学界,可以说是瞬间就炸开了锅。
这个乌龙,牵连那叫一个相当的广。
毕竟之前为了托举这位“诗坛新秀”,日本诗坛的诸多大佬们可都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呢!
可现在……
“什么?海子是中国人?这怎么可能!”
“我们之前还把他当成日本诗坛的新星和希望,竟然是个中国人?”
“太丢人了吧!这么长时间,我们竟然把一个中国诗人当成了自己人,还一个劲地吹捧!”
诗坛上,不少的日本诗人和评论家顿时都觉得脸上无光。
他们之前对海子的诗赞不绝口,甚至有人说海子是日本诗坛的未来,现在海子是中国人的真相大白,他们的吹捧都成了笑话。
“这个海子,肯定是故意隐瞒身份,就是想欺骗我们!”
有诗人立马就愤怒地说道,“他的诗虽然不错,但这种行为简直是太不光彩了!而且如果他早早的表明了中国人的身份,他的诗,压根就不可能被刊登出来。”
“就是,我们不能接受一个中国人,用这种方式欺骗日本的读者和文坛!这个海子,良心简直是大大的坏!”
还有人呼吁抵制海子的作品,要求连载刊物停止刊登《伤痕》和《亮剑》。
然而,让日本文坛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愤怒和抗议,却并没有引起普通民众的共鸣。
相反,广大的日本民众,对文坛的出糗和误判大感兴趣起来。
“原来海子是中国人啊,真有意思。”
“之前只知道他的诗,没想到小说也写得这么好,我得去看看。”
“中国人写的抗日战争故事,会是什么样子?有点好奇。”
很多原本不怎么看文学作品的日本人,因为这个消息,反而对海子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去购买连载刊物,阅读《伤痕》和《亮剑》。
《伤痕》里那种特殊时期的人性挣扎和情感纠葛,让日本民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中国社会,觉得新奇而震撼。
这段中国的历史,倒是在日本的新闻报道上,频繁的被提及,以及相当的被夸大。
只是,这些报道都是比较宽泛的介绍,并没有什么真情史感在其中,让日本的民众是很难感同身受的。
可《伤痕》一刊登出来,通过其中女主角和母亲的经历与悔恨之情,立马就让日本的民众们,相当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中国的气息。
而《亮剑》里的故事,则更是让他们的眼前一亮。
在日本国内,关于侵华战争的很多小说和书籍,基本上都是严重偏离历史事实,创作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侵华战争洗地的。
但在《亮剑》这本小说当中,八路军战士的勇猛无畏、李云龙的桀骜不驯、战争的残酷激烈,却是都让他们看得热血沸腾。
这种精彩的剧情,是没有国界和文化隔阂的,日本的民众们看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和欲罢不能。
尤其是书中把日本人叫做“小鬼子”,不仅没有引起他们的反感,反而让不少人觉得有些可爱。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主要是因为“子”这个字,在日本一般属于对女孩子亲切的称呼后缀,比如“樱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