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 第一卷 第511章 《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

第一卷 第511章 《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

    第一卷 第511章 《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 (第2/3页)

洲电视”、“小林天望”、“电视革命”、“《神奇宝贝》”等字眼占据。

    这些墙头草一般的报纸,方逸华看着不少前几天还在抨击不看好小林天望和亚洲电视的报纸,今天却在狂捧小林天望的臭脚,大夸亚洲电视的改革好,她就十分嗤之以鼻,恨不得大骂几声。

    不过,一般的小报,她是不会佛在意的,她所担心的是那些十万以上销量的大报。

    这些大报的曝光和影响力,才是方逸华所真正担心的。

    因为哪怕是对亚洲电视的贬低,也是对它的一种变相的曝光和宣传。

    《东方日报》:《亚洲电视破茧!日剧+动画奇袭,收视狂飙!TVB黄金档遭遇滑铁卢!》。

    “小林天望斥巨资打造全新亚洲电视,以独家引进东洋精品剧集及风靡全球之动画《神奇宝贝》开路,昨日首日改版即引发全城轰动!收视数据显示,其晚间动画时段收视率惊人突破30点大关!反观TVB,虽仍居榜首,但黄金时段收视率罕见跌破60%,引发业界哗然!一场电视格局的剧变似乎正在上演……”

    《星岛日报》:《广告商观望!亚洲电视收视飘红,商业价值待考》。

    “亚洲电视凭借大胆改革,成功吸引观众眼球,收视率显著攀升,尤其《神奇宝贝》引发青少年观看热潮。然而,其昨日全天未播放任何商业广告的现象,引发市场深思。

    业内分析指,广告商仍持谨慎态度,主要疑虑在于:一、引进节目是否具有持续吸引力?二、动画片观众,多为儿童及青少年,消费能力有限,品牌投放转化率存疑;三、亚洲电视自身制作能力尚未体现。收视率不等于广告价值,亚洲电视能否将热度转化为真金白银,仍需时间检验。”

    不得不说,在纸媒时代,这些报纸的编辑与记者,是真的可以凭借新闻报道,左右民众的观点,堂而皇之地向他们输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论。

    像上面的这些报道,他们的分析和论调,读起来都可以说是有理有据,连一般的商业精英看到,也都会相当的认可。

    而《明报》这边的立场,却是相对来说更中立一些的,优点也说,缺点也指了出来。

    《电视新风向?亚洲电视改革引发热议》。

    “差异化竞争抑或饮鸩止渴?亚洲电视摒弃传统自制剧综艺路线,主打引进内容,尤其是聚焦青少年群体的《神奇宝贝》动画引发巨大社会反响,收视表现抢眼。

    此举打破了TVB一家独大的沉闷局面,为观众提供了新选择。然而,过度依赖外购内容,缺乏自身造血能力,是其未来发展最大隐忧。能否在新鲜感过后留住观众,并成功吸引高端品牌广告,将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大公报》则是在新华社驻港分社授意下,很大胆的一味褒奖。

    《亚洲电视锐意革新,服务多元观众》。

    “新东家小林天望入主后,亚洲电视积极求变,引入优质海外节目,丰富市民文娱生活,尤其填补了青少年电视节目的不足,受到广泛欢迎。其改革方向值得肯定,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有利于本港电视业健康发展。”

    倒是有一些小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TVB王朝崩塌前夜?》、《神奇宝贝撼动电视王国!》、《小林天望点石成金,亚洲电视咸鱼翻身!》

    褒贬虽然不一,但“亚洲电视收视飙升”、“威胁TVB”的核心信息却是在这些报道里,被反复强调和放大。

    方逸华皱紧了眉头,是越看心越沉了下去。

    而一旁的邵逸夫,脸色也愈发的阴沉下来,昨夜他对方逸华说的那份“价值论”,在现在这铁一样的收视数据和铺天盖地的舆论面前,是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方逸华虽然也感受到了邵逸夫的情绪同样不对,正常情况下,她是不会主动去触他的眉头的。

    但现在是关乎了TVB的霸主地位,是正事,她也就硬着头皮开口说道:

    “Run Run,你看,连《星岛》这种亲商界的,都在质疑广告价值……可……可这收视率是实实在在的啊!30点!他们一部动画片就抢走了我们近一半的观众!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我们的判断……真的错了?小孩子看的收视率……也有这么大能量?”

    邵逸夫则是深吸一口气,拿起咖啡杯,却没有喝。

    作为TVB的老板,现在方逸华这个具体的掌舵人都明显慌了,他就更加不能慌了。

    他的眼神锐利地扫过那些刺眼的标题和数字,想要从中找出破绽来。

    包括那些贬低亚洲电视的专家评论与分析,更是让邵逸夫看到了不少乐观的地方。

    他沉默片刻后,才缓缓开口道:

    “阿华,一时的收视数据,说明不了全部问题。观众是喜新厌旧的,尤其对这种外来的、新鲜的东西。

    亚洲电视现在就像个放映厅,播的都是别人的片子。中国大陆新闻是剪辑的,日剧是买的,动画片也是买的!他们自己有什么?

    他们没有自己的制作班底!没有自己的明星!没有自己的原创王牌节目!这种模式能持久吗?

    新鲜感一过,观众看腻了这些东洋货,自然就会回来。我们TVB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我们强大的制作能力!是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符合港岛观众口味的高质量剧集和综艺!

    这才是电视台的命脉!亚洲电视?他们现在只是在靠买来的东西续命,根基是虚的!怎么跟我们斗?

    至于广告……哼,你看看这些报道,连他们都承认,广告商在观望!为什么观望?

    因为谁都知道,这种靠引进内容堆起来的收视率,不稳!

    品牌要的是精准的、有价值的受众!放着我们黄金档成熟的高端观众群不要,去赌那些看动画的小孩子?精明的商人不会这么傻!等热度过去,亚洲电视接不到广告,巨额引进费用就会成为压垮他们的石头!”

    是的!

    邵逸夫不愧是电视大亨,直接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收视率和收视率是不一样的,同样的10%收视率,受众是没有经济实力的小孩子,与收入颇丰的商业精英,价值上能一样么?

    更不用说,昨天亚洲电视播出的这些节目,就可以一个是亚洲电视自己制作的,全是外购回来的,这算什么本事啊?这有什么可值得他邵逸夫警惕的呢?

    如果说连这样都要担心的话,那岂不是说,只要是个人,打通港府的关系拿到电视牌照,甚至可以一个制作班底都不要,专门花钞票购买国外的节目来播放,就可以在港岛电视界插旗立足了?

    天真!太天真了!

    而方逸华则是听着邵逸夫的分析,紧绷的心弦也是稍稍松了一点点。

    Run Run说的并非全无道理。

    亚洲电视这种“空壳”模式,确实存在巨大隐患。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但愿如你所言。不过,现在的形势,我们必须有所行动,不能再坐视他们这样抢走观众了。

    我得去公司了,阿强他们还在等我开会。”

    TVB大楼顶层,气氛相当的凝重。

    方逸华刚在自己的办公室坐下,广告部经理阿强就敲门进来了,脸色依旧难看。

    “方小姐,有几家原本排队等我们第二季度广告位的公司……今天早上……临时通知我们,说……说暂时不签了。”

    方逸华的心猛地一沉,但面上依旧维持着冷静:“哪几家?什么理由?”

    “主要是几家新兴的电子产品和儿童食品公司……理由……都是说时间安排有变,或者预算需要重新评估之类的场面话。但……我侧面打听了一下,他们……他们好像派人去接触亚洲电视了……”

    阿强说这话的时候,吞吞吐吐的,也是生怕方小姐生气和怪罪下来。

    其实出现这种广告跑单的情况,阿强自己是并不意外的。

    毕竟现在TVB这边的广告费,随着港姐比赛的热度,比起半年前可是翻了好几倍,特别是热门的黄金时段,更是有钱都难求。

    而对于方逸华来说,今天一上班就听到广告跑单的噩耗,却是让她既意外又不意外。

    因为她没想到,会这么快。

    现在果然来了!

    方逸华旨感觉自己太阳穴突突直跳,一股邪火直往上冒。

    但她强忍着,反而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说道:“哦?就这事?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呢。阿强,你也是广告部的老人了,这点风吹草动就慌了?

    这不是很正常吗?我们TVB的广告时段有多抢手你不知道?排队都排到下半年了!

    他们等不起,又急着要曝光,看到亚洲电视现在有点热度,病急乱投医去试试水,太正常不过了。

    让他们去!正好给我们腾出空位,后面大把的品牌等着上呢!

    亚洲电视那种靠买节目撑起来的收视率,能吸引到什么有分量的广告?

    不过是些不入流、或者预算紧张的小公司罢了。对我们TVB黄金档的广告大盘,毫无影响!”

    方逸华的分析可以说听起来合情合理,并且真实情况,这些公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