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天子启驾 (第2/3页)
备直接去北邙,不要停留,说是刘协定会等刘备赶到。
人曾经做过的所有事,都是有因果的。
早上,百官从雒阳出北门后,杨彪作为仪式主理人,本打算直接领着刘协封陵。
但刘协不肯,说:“此事需得少师陪同。”
刘备还没回来,太后又不在场,杨彪和王允等人说话刘协根本不听。
董太后是刘宏的母亲,是太皇太后,其政治身份代表的是孝道至尊,是不能出宫去北邙参与闭陵礼的,她会在宫内接受百官慰问。
王允自称与刘协生母王贵人有亲属关系,提议追封王贵人为皇太后,试图哄着刘协把典礼赶紧办完。
王贵人出自邯郸,和太原王家当然没有亲属关系,这只是王允在效仿董卓……董太后的河间董氏和董卓的陇西董氏也八竿子打不着。
不过,刘协完全没给王允面子,也没搭理杨彪,就只问:“少师在何处?”
刘协年纪虽小,但却分得清好歹,刘备一直以对待师弟的方式对他,当然比陌生的杨彪和王允亲近百倍。
或许是因为习惯了把天子当成一个政治标识,或许是习惯了未成年天子的傀儡属性,杨彪和王允大概下意识的把刘协当作了一个可以随意摆布的木偶。
但却没想过,刘协也是个人啊……
人是有感情的……
刘备是唯一一个带刘协出门爬山看水的人,对刘协而言,刘备带他去北邙看陵地那天,可比今天的典礼重要多了。
而且,刘备和刘协既没有理念上的冲突,也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就连说话的方式都比这些官员靠谱——刘备是把刘协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的,而不是个代表名分的物件。
赵云和牵招一同担任刘协的近卫,倒是讲道理,劝刘协先上了牛车,出了门慢慢往北邙去,到陵前去等。
到了陵前,刘协一直坐在刘宏的陵台处,一坐就是三个时辰……
刘协和刘宏在墓前叙旧,这也是送别先帝的父子流程,谁都没法催。
因为这是孝道,坐得越久,就越是孝……
一直等到了下午。
刘备终于飞奔赶到。
看见刘备风尘仆仆的赶到陵前,刘协才起身,走向刘备:“少师,我饿了。”
刘备转头,看了看旁边已经等得腰腿都不利索的百官,从兜里掏出一块米糕递给刘协:“这本是微臣给先帝带的祭礼,不过,儿子吃父亲的点心,想必先帝也不会有意见。”
王允见刘协从刘备手里接过米糕就啃,眼里露出了明显的嫉妒之色。
……
这场仪式终究还是以刘备为先帝落碑盖土告终。
但刘备并没有再把刘协送回雒阳。
在领着百官拜别先帝完成仪式之后,刘备低声问刘协:“想不想去看看青州的通济渠和稷下学宫?”
通济渠就是贾诩连通黄河与济水的分流渠。
刘协点头:“想,但不知哪年才能去……”
“现在就去……”
刘备牵起刘协,走到陵前直接宣布:“如今关东逆贼已四散而逃,关东道路已靖,但首恶未除,附逆未捕,当大索天下,逐个诛灭逆贼。”
“此事我责无旁贷……但眼下董将军出兵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