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立场 (第2/3页)
回军自然不用急行,两边都走得不快,直到夜里都还没回到雒阳,在城外二十余里的地方扎了营。
……
此时,雒阳。
董太后正在纠结。
刘备的部队至今未归;董卓的部队又全都离开雒阳了。
就连吕布、张杨、夏牟等人的部队都不见了。
说起来,雒阳周边没了这些狠人的军队,似乎显得安宁平和了许多……
但只安静了半天。
中午,有宫人来报,说史侯薨了。
发现尸体的是永乐宫的嬷嬷,是去给刘辩送粮食的。
刘辩常年养在宫外,太后与其没见过几面,又和何皇后有仇,自然对刘辩没多少亲情,再加上是不是自家亲孙子还不一定呢……得知死讯,太后倒也不怎么伤心。
但是,相当惊恐。
——太后虽然不怎么聪明,但也不傻,她也能反应过来,自己可能要背黑锅。
赶到刘辩宅子时,已经有不少官员在百郡邸的巷子里嘀嘀咕咕了。
太后脑门子都是蒙的,怎么也想不到,谁会在这时候杀害刘辩。
刘辩本来八卦就多,原本也已经没有继位的可能性,可这一死,大家便又重新想了起来——至少刘辩目前仍然是皇子啊。
只是身份存疑而已,但仍是正经的皇子,又没被贬为庶民……
百官们都很懂事,没有人当众谈论是谁杀的刘辩。
但太后很慌。
越是没人谈论的事,那就越麻烦……
下午,太后赶紧召见了崔烈,打算让崔烈查出真凶。
但崔烈可没有查清这种悬案的本事,而且也不打算查,直接说凶手必是袁绍。
当然,崔烈是基于立场判断的,他并不在乎真凶是谁。
崔烈在朝议遗诏时就已经附和了刘备,等于是已经站了队,那就只能站到底。
崔烈请太后赶紧昭告天下,直接钉死袁绍,免得这事牵扯太久纠缠不清。
这其实是最好的方式,也确实是为太后考虑。
太后昨天用宦官从袁绍手里换了史侯回京,百官皆亲眼所见。
而昨晚刘辩还活蹦乱跳的,今天却死了,偏偏刘备和董卓两个最适合背锅的全都不在雒阳。
在百官眼里,杀史侯的最大嫌疑人当然是太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