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水底世界》 (第2/3页)
年我去北海采风,访问过几位老一辈的渔业妇女,一位老奶奶告诉我,她十七岁就跟着母亲采珠,最多的时候能潜到水下三十多米深,不过每次上来后都要歇很久,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一样疼。她说那时候为了多采点珍珠,好多人都不顾危险往深了潜,不少人因为压力太大,上来后耳朵出血、关节肿痛,还有人因为减压太快,得了严重的减压病,落下终身残疾。”
这时,叶青已经再一次将“潜行者”放入水中,并指着显示屏上逐渐清晰的水下画面,和同时显示的数据说:“你们看,水深每增加十米,水压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咱们人类直接下水,就算有潜水服和氧气瓶,下潜深度也很难超过百米,停留时间更是有限,稍微不注意就会得减压病。但这个机器人不一样,它能在水下长时间工作,还能把拍到的画面和收集到的数据实时传回来,有了它,咱们就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水下世界。”
因为怕干扰到水下作业,陈苗苗没有放出无人机进行拍摄,此时她一直安安静静地听着,现在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听你们这么说,水下压力对人体影响这么大,可这和咱们刚才说的减压病有什么关系啊?我还是没太明白,为什么压力变化快了会生病?”
“关系可大了!”郝小雨正好懂一些医学常识,见陈苗苗一脸疑惑,便主动解释起来,“咱们人体的组织和血液里,其实溶解着不少氮气。平时在地面上,大气压稳定,这些氮气能乖乖待在血液和组织里,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一旦下潜到水里,随着水压增大,氮气的溶解量也会跟着增加,就像往水里加糖,压力越大,能溶解的糖就越多。要是潜水者快速上浮,水压突然降低,溶解在血液和组织里的氮气就会来不及慢慢释放,一下子变成无数个小气泡。”
“会怎么样呢?”苗苗好奇地问。
“这些气泡可危险了,它们会堵塞血管,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通,还会破坏肌肉、关节等组织,轻者会出现关节疼痛、皮肤瘙痒,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瘫痪,甚至直接危及生命,这就是咱们常说的‘减压病’,也叫‘潜水病’。”小雨认真地告诉她。
苗苗听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可心里还是有个疑问,于是又追问道:“原来减压病是这么回事啊,听着好吓人。那咱们人类到底能承受多大的水下压力呢?有没有一个大概的范围?比如最多能潜到多少米深,不会有生命危险?”
青缘接过话头,耐心地解答:“一般来说,没经过训练的普通人,不借助器具的自由潜水深度很难超过十米;经过基础训练的人,能达到二三十米;而世界顶级的自由潜水运动员,在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