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神龙出没》 (第2/3页)
郝小雨也跟着点头,眼里满是怀疑:“我也觉得不可能,要是真的,早就改名字了吧?”
“是真的,”青缘走过来,帮晓彤解释,“后来科学家又在其他地方发现了类似的化石,好几只窃蛋龙都趴在相同的蛋上,而且蛋的大小、蛋壳厚度都和窃蛋龙的体型匹配。再加上通过分子化石技术分析,确认蛋里的胚胎DNA和窃蛋龙一致,才证明之前的判断错了。其实窃蛋龙是很负责的父母,会一直守在蛋巢旁边,直到幼龙孵化。”
苗苗听完,气得攥紧了拳头:“太可怜了!窃蛋龙明明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却被误会成偷蛋的‘小偷’,还被起了这么难听的名字!以后我一定要多拍点窃蛋龙的视频,帮它们正名!”她说着,立刻调整摄像机角度,开始拍摄远处的蛋巢,那里正好有几只小型恐龙在活动,说不定就是窃蛋龙。
解决了原角龙的小插曲,车队继续往神龙湖方向走。
白垩纪的环境暗藏风险,虽然眼下草木丰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这里的雨水格外多,加上地势起伏不大,无论是地势稍高的缓坡,还是低洼的平地,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沼泽。这些沼泽表面看起来覆盖着厚厚的植被,可底下全是稀泥,一旦不小心踩进去,稀泥会像有吸力一样把人往下拽,越挣扎陷得越深,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
好在出发前,总教官郭振虎就在课堂上专门讲过,白垩纪的环境风险,反复叮嘱大家要注意辨别沼泽区域。所以赶路时,大家都会格外小心,尽量绕开那些寸草不生、地面发黑的平地,这类地方大多是沼泽干涸后形成的,底下的泥土依然松软,踩上去很容易塌陷。
尤其是在一片潮湿松软的泥泞荒野里,路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青色泥炭苔藓,这些苔藓长得格外茂密,层层叠叠铺在泥沼表面,远远看去就像一张平整柔软的绿色地毯,让人忍不住想踩上去。可谁能想到,这“地毯”底下,竟是深不见底的稀泥,是危机四伏的陷阱,只要脚一踏上去,苔藓就会破裂,人瞬间就会陷进泥沼里,稍不注意就会酿成悲剧。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杰美青缘,望着眼前连片的泥泞荒野,想起出发前郭振虎反复叮嘱的话:“要是实在绕不开泥潭区,千万记住两个要点,要么沿着有树木生长的高地走,树根能牢牢抓住硬土层,踩上去稳当;要么就踩在长得紧实的草丛上,密集的草根能形成天然的‘缓冲垫’。要是拿不准脚下的地面结不结实,先捡几块大石头往前扔,听声音、看沉降,能判断出是不是空心的泥潭;也可以使劲跺跺脚,要是感觉地面发颤、往下陷,那肯定是泥潭,别犹豫,立刻绕道走,一秒都不能耽搁。”
她停下脚步,转过身郑重地把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