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此时彼时,山崩水灭 (第1/3页)
万国演武大会。
这大会乍一听起来,好像带来的都是好处。
但是实际上,举办这个大会期间,维护治安的难度,大了又何止是一倍两倍。
那些民间高手,大量聚集到长安附近之后,会不会有什么心思,乃至于那些小国来使,会有什么样的心态,都可以暂且不提。
光是突厥人,吐蕃人和大食人,这些与大唐有旧怨的强敌,就不可不防。
吐蕃已经四分五裂,但青唐吐蕃一向坚称自己乃是正统,继承吐蕃荣光的同时,他们也不得不继承仇恨。
突厥跟大唐,更是数百年的死对头,几度兴衰,都跟大唐有着密切联系。
如今的突厥汗国,乃是近百年内崛起的新势力,掌控了草原上大量产盐地带,将回鹘汗国反吞。
他们迫于大唐的压力,只能向西,向北发展。
然而向西太远,突厥的国土如今已经是一个长条形,再往西拉伸,绝难统治。
向北,他们虽然占下了大片原野,然而冻土难化,气候苦寒,养活不了多少人口。
因此,无论于私于公,他们都还要盯着大唐,想着南下。
至于大食帝国,本身跟大唐相隔应该算是够远的,曾发生过的战役都在西域,大战屈指可数,可以说是结怨不深。
真正跟大食国有血海深仇的,是泰西大秦。
当年大食崛起的时候,夺取了泰西最富饶的一片土地,历经数十年,才又被泰西大秦夺回。
然而,大食帝国也自有国情在他那里。
泰西大秦的国教,已有尾大不掉之势,教士们捧着圣像上门乞讨,还能趾高气昂,每日不事生产,还煽动信徒献出家产,使资产都向教士们手上汇集,难以流动。
相比之下,现在的大食帝国,反而还比泰西更为开明。
在大食的首都,哪怕是不属于国教的人,也可以从事各种行业,只需要比国教中人多缴一笔税,同样会受大食律法的保护。
因此,大食人以自己的文明而自傲,国势蒸蒸日上,从不畏惧他们西边的老邻居。
然而,跟不断完善科举,如今更是遍地开办官学的大唐相比,大食国又被比下去了。
须知,大食帝国中,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出自波斯人的家族。
这些波斯人相互串联,将做官的知识,只在自己家族之中流传,牢牢把持,不肯外泄。
大食帝国的其余人等,虽然无奈,也只好忍受,好歹还能从事商业、军功等等路数。
可是当大唐的思潮传到那边,有了对比,这就让他们国内很多人忍不下去了。
波斯人贵族们,愤怒地镇压了一次又一次的叛乱,但每次时隔不久,就又有野火再生。
只要大唐不倒,大食帝国内那些想要反抗的人,就始终有一个榜样。
所以,大食国内的这些贵族,近年对大唐的仇视,甚至已经不在突厥人之下。
他们倒还不奢想占据大唐的富饶之地,但他们无比希望,看到大唐衰落下去,看到神州分裂,各地割据。
如此,才能够验证大唐的制度是错误的。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把大食国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