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带一封国书 (第2/3页)
来得及好好领略风光,就离开了。”
他期望道,“这回,我不但要看看那座城,对现在那座城里的人们,也很感兴趣。”
等到有熟悉局势的人来接应,楚天舒就会带鼓去长安。
到时候,他倒想看看,究竟有多少人会为了这面鼓,到自己面前来晃悠。
成辛似乎下了一个重大决定,缓声道:“我想请叔祖到时候,带上国书。”
楚天舒有点疑惑:“国书?”
“正是,大天长国,或者说我南诏,想请求内附,归唐。”
成辛说道,“我们这些人,还走不开,其余人等,又觉得没有足够分量,想来只有叔祖,最为合适。”
这老头又单膝跪了下去,诚恳无比。
“万望叔祖,能帮我们转交国书!”
李沉香和苏弦,都露出惊容。
楚天舒也反应过来了。
从前异牟寻等人,顶多是名义上向大唐称臣,接受皇帝赐予王室的封号而已,实际上国内的事,还是他们自己管理。
成辛现在这意思是,准备直接当大唐臣子,以后,就接受大唐任命过来的官员,治理当地?
他回忆了一下自己老家的历史知识,南诏这块地方,好像到元明时期,才算完成归化。
而且那也是靠大军打下来的。
“你怎么想的……”
楚天舒道,“主动请求内附?”
成辛显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与大批朝臣商量过,此时娓娓道来。
一来,考虑国力,如今武道昌盛,大唐边军精锐,足以无视瘴气虫疠,翻山越岭,朝发夕至。
南诏其实早就没有与大唐抗衡之心。
二来,从百年前段忠被灭,异牟寻态度就发生更大转变,唐人的风土人情,早在本地扎根。
不但是被掳掠,或迁移来的唐人,得以保留他们自己的文化,还分享给各族之人。
如今这片土地上,各族子民方言沟通不便时,都会转用唐人官话。
他们对于自己既是南诏人,又是唐人,这个身份认同感,比“大天长国”的认同感,还要高得多。
“还有第三个原因。”
成辛说道,“其实,大唐六十多年来的文武官学,早已使国内人才济济。”
“很多人上任不久,就算干得不错,也可能因朝中斗争被挤下去,更多人连施展才干的机会都没有。”
“而我们这里,现在正缺这样的人才。”
苏弦喜动眉梢,道:“未动兵戈,而使举国内附,这不正是上古圣王的……”
他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现在皇帝好像没这么大权力。
不管了,就算不是皇帝的功绩,至少也是大唐的功绩。
不必归功于皇帝一人,那身为大唐子民,岂不是更能为之自豪?
苏弦连忙道:“我早就向长安的家人去信,向内卫求援,听说内卫现任统领,名叫聂红线,平时雷厉风行,应该也快到了。”
“到时,本地群臣向楚前辈交托国书时,正可以请这位聂统领做个见证。”
聂红线本是大唐官员,自然不能代表南诏,转交国书,但做个公开见证,绰绰有余。
苏弦这个时候,只需要高兴就好了。
李沉香想的可就多了。
不过,真腊国的国民风俗,跟大唐差异还是很大的,而且离得也够远。
“至少在我这一代,不用担心太多吧。”
李沉香这么一想,霎时也觉得心胸开阔起来,同样为在场的氛围而高兴。
“既然你们都想清楚了,那我只是顺手带上一封国书,又有什么难的?”
楚天舒笑道,“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