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天下皆新容 (第2/3页)
“叔祖,这么多年都没有再听说过你的事迹,当年祖母等人都以为……”
成辛连忙道,“叔祖这回,是从大唐而来吗?”
楚天舒摇头:“我这些年,在海外乱逛,有时也会想起这里的老朋友。”
“当时告别,也没料到,再回来的时候,居然会相隔这么多年。”
他说话之间,看了一眼王宫的方向。
“那时候这里还叫南诏,异牟寻虽然立场上有点犹豫,但真说起来,他倒是比郑天长干得好。”
成辛叹道:“叔祖能把我放出来,想必郑天长,非死则败?”
“死透了。”
楚天舒说道,“他确实该死,但这一国之事,也不能无人主持,别的人到底该不该死,量刑几何,这都要仔细考量。”
“我看你脑子清醒,功夫不错,又有威望,决定了,就由你来做这个领头羊。”
成辛思忖再三,说道:“叔祖,我未曾修成素王,这个年纪,已是高龄,况且我并无多少亲族,孩儿又非大才,若登王位,绝非好事。”
楚天舒看了一眼成辛的家人,刚才他们也跟着下跪,如今又站起来,都正为被放出大牢而欢喜。
听到老头说他们没有大才,几人倒也没有什么异样,看来家教颇严,很是知足。
但这样看,也确实没有担当大任的精力、气魄。
楚天舒道:“不登王位也没事,你就先暂时干着,搞一套新的文武大臣出来。”
成辛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叔祖是要我们学大唐的贵公之制。”
楚天舒疑惑道:“贵公之制?”
“正是。”
成辛解释起来,“六十七年前,大唐有三镇兵变,各地蠢蠢欲动,遍地战火狼烟。”
“东来伯祖当时传闻,失陷雪原,等他归来之后,与各地忠臣良将联手,却也花了一年多,才彻底平定叛乱,此番动乱,几乎重造大唐。”
“那之后,有诸大臣,提出贵在公心,说起先秦即有谚语,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良久议定,皇帝不得再因一己之私,轻废朝中三品及以上的大臣,不可风闻用事,轻易提拔,必因实绩而晋升。”
成辛说到这里,很是振奋。
“当年,我们原本也想在南诏施行此法,只是郑天长举反例,驳倒了我,如今想来,那时他已经包藏祸心。”
楚天舒好奇道:“他当时举的什么例子?”
“若要施行德政,众臣议事,总不如一位明君独断,来得更快。”
成辛回忆过往,“况且,如今的大唐,实政大臣之中,非但有寒门中人在内,还有庶民之子,经文监武塾,层层筛选,倚仗功勋,跻身其中……”
这些大臣各有偏私,内斗愈发频繁。
皇帝本身,也还保有对三品以下人事调度的部分权柄,也有自己想施行的政令。
要不是有海东来威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