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 第734章 橙子农牧科技的第一个果蔬基地!莱格吉:老板,和您一样慷慨!

第734章 橙子农牧科技的第一个果蔬基地!莱格吉:老板,和您一样慷慨!

    第734章 橙子农牧科技的第一个果蔬基地!莱格吉:老板,和您一样慷慨! (第2/3页)

业的不满。

    想到这儿,他瞬间明白,陈延森说这话仅仅是在搪塞自己。

    可即便看穿了,他也不敢有丝毫不满。

    像陈延森这种级别的商人,完全有能力和燕京对话,说不定人家的手机里,还存着韩锦恒、李青松助理的联系方式。

    李骏辉迅速调整好心态,故作轻松地笑了笑,没再继续纠缠分厂的话题,反而主动说起了琴岛的支柱产业,试图找到能引起陈延森兴趣的点。

    十一点,林国纶走上临时搭建的小舞台。

    他对着台下的员工代表、媒体记者说了一串开场白,简单几句后便切入正题,谈起了橙子鞋业的目标与愿景。

    全程没超过十五分钟,又邀请陈延森、李骏辉上台剪彩揭牌,开业仪式就此结束。

    比起其他工厂盛大的开业场面,这场投产仪式确实显得有些寒酸潦草。

    陈延森邀请李骏辉去办公室喝茶,而林国纶则留在原地,负责为记者答疑。

    办公室是临时收拾出来的,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深棕色实木桌,桌上放着一套素雅的白瓷茶具,热水壶正冒着袅袅热气。

    陈延森亲手为李骏辉斟上一杯茶,茶叶在水中舒展,淡淡的茶香弥漫开来。

    李骏辉端起茶杯,目光落在陈延森身上,暗暗思忖:“可惜,要是琴岛人就好了。”

    “李先生,其实像制衣、制鞋这类产业,同样能从低端往高端走,譬如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或是改进产品的外观、功能,优化生产流程,这些都是升级的方向。”

    陈延森不紧不慢地说道。

    在他眼里,从来没有垃圾产业,只有垃圾的运作方式。

    若是能把一个行业的产业链摸透、做明白,能从中挖掘的利益也相当可观。

    “陈先生说得在理!就说琴岛的服装业,以前都是给国外品牌代工,一件衣服出厂价几十块,到了国外能卖几百上千,利润全被品牌方赚走了。”

    李骏辉表面上一副深以为然的模样,心里却压根不以为然。

    道理谁不懂?

    可产业升级要砸钱、要技术,哪有捡现成的来得方便?

    陈延森看在眼里,轻轻一笑。

    哪怕李骏辉把真实想法藏得再好,也没逃过他的眼睛。

    “森联资本可以在琴岛再投资建造一座研发中心,核心围绕原材料研发和产品设计两大方向,还能吸纳纺织、服装设计专业的优秀人才。”

    陈延森语气平缓地说道。

    除此之外,他对琴岛的果蔬行业也动了投资心思。

    当他提出承包土地、成立民营农场的想法后,李骏辉再次陷入了沉默。

    “我想要的是高端产业,难道你还不明白?”

    李骏辉在心里轻轻一叹,暗自感慨道。

    面对陈延森递来的橄榄枝,李骏辉最终还是选择接下。

    有肉吃总比空着肚子强,先把合作落地,等彼此关系逐渐拉近,再做下一步打算也不迟。

    经过两个小时的初步沟通,陈延森与李骏辉达成共识,决定在即墨区合资成立一家民营农场,重点发展果蔬产业和生猪养殖业务。

    民营农场的土地选址都是连片的耕地,远离工业区,水质和土壤条件都符合有机种植标准。

    森联资本出70%的资金,负责农场的技术引进和日常运营,包括从欧美地区引进智能温室设备和喷淋系统,从东北聘请农业专家团队。

    中枢司负责协调土地流转和政策补贴,占30%的干股,不参与具体管理,但有监督和建议权。

    对此,李骏辉毫无异议。

    毕竟森联资本承担了资金和运营风险,这样的股权分配很合理。

    在政策补贴上,他明确给出承诺:每亩地每年提供200元农业扶持资金,申请有机认证时还会开辟绿色通道,帮助缩短认证周期。

    此外,若农场的果蔬和生猪能达到供应标准,他还能协调琴岛的中小学和各大协会机构,将其纳入优先采购名单。

    与此同时。

    当当网宣布更名为“当当”,去掉了“网”字,谋求全面转型。

    国美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