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饮食男女 > 第113章 没能给你生一个

第113章 没能给你生一个

    第113章 没能给你生一个 (第1/3页)

    “七厂的发电能力一般,但有组网的能力和资格。”

    卜清芳依旧没有放弃兼并钢城火力发电站七厂的选择。

    不过她很信任李学武的眼光和嗅觉,决定放弃发展民用电网。

    “如果直供工业区,我们有两种选择……”

    一袭灰色呢子大衣,脚踩着半高跟走在李学武的身边,女强人的气质丝毫不显逊色。

    她本就是红星厂少有的业务型女干部,这么多年熬下来,如果说没有能力咋可能负责这么多年的组织宣传工作。

    不仅仅是李学武的推荐,还有李怀德的认可和信任,这才有了能源总公司成立一年就换将的特殊情况,由她替换纪久征担任总经理。

    这位女老总一上任便开始了三板斧,舞的那叫虎虎生风。

    内修纪律,外拓业务,将纪久征定下的经营策略完全推翻。

    纪久征是技术处出身,做事喜欢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而卜清芳是宣传处出身,做事更喜欢随机应变,闪转腾挪。

    两人做事风格不同,做管理也不同,谁更适合就得看实际。

    而实际上,在集团部门做管理还就得讲究纪久征那一套。

    但在下面,尤其是新公司、新单位正处于开荒阶段,光关注稳定可不行,领导看的是速度。

    早在李学武到辽东上任的时候就提醒过纪久征,集团领导对他的工作有不满的地方,是时候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不过纪久征心里没太在意,甚至是没在意他来辽东的意义。

    结果呢?

    李学武的提醒他不屑一顾,换来的就是集团领导的耐心被消磨殆尽,不换他换谁。

    要说对事不对人,李学武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就连纪久征都承认是自己错过了他的提醒。

    能源总公司背靠集团,身后有多家财团支持,竟然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了都没有新矿区开发和兼并,这不是浪费时间嘛。

    在战略意义上来讲,时间比金钱更重要,因为政策瞬息万变,抓不住政策的尾巴等于一年白干。

    卜清芳是个狠人,她不会跟着政策的尾巴走,过去十几二十年净研究政策了,宣传部门出身的经历让她更习惯预判政策。

    所以能源总公司的发展策略突然加快,收购案提交了一个又一个。

    这是在钢城,她主动来找李学武的帮忙,在其他城市和地方早就开始了矿产资源的兼并工作。

    先别管已知探明或者已经开采的矿产是否为富矿,先兼并了再说,先把生产和管理模式推下去再说。

    买十个矿,但凡有两个是富矿就够赚的了,这年月矿产不贵,远没有到跨界经营进不来的地步。

    再说了,辽东工业是支持红星钢铁集团来辽东开拓业务的。

    有红星钢城工业区在,钢城也从单纯的钢铁城市逐渐向新兴高科技产业和富集型重工业城市转变,有了更多的经济发展纵深。

    钢汽、钢飞、钢电、钢扎、钢冶……真等这些种子工业开花结果,繁衍生息的时候,钢城将会成为东北大地最富有活力的城市。

    有工业企业就有工人,有更多的工人就有更多的城市经济。

    当城市经济活跃起来后,带动的可不仅仅是就业和产业,还有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

    所以当红星钢铁集团联合能源总公司调研火电七厂的时候,钢城的领导恨不得派车来接人人了。

    如果能源总公司瞄准的是火电一厂、三厂这种主力厂,那无论是钢城还是电力都不会应允。

    火电七厂从建立之初就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从名字上就能看得出这座工厂是增建火电厂。

    按照卜清芳的介绍,七厂是应钢城城市用电不足,在火电三厂技术改造的两年时间里做补充使用而由钢城自行筹资组建的。

    在筹资的过程中因技术和设计等缺陷,又引入了电力系统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资产情况较为复杂。

    从一开始就是后娘养的,设备和技术用了几十年前的老东西,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当机械设备报损情况直接影响了电力生产,损耗远远超出电力产出价值的时候市里也支持不起了。

    电力系统也不是很在乎七厂的存在,如果钢城愿意投资进行改造,或者技术升级,电力系统也会跟进。

    但问题是钢城不愿意出这笔钱,希望电力系统能垫付技术升级这部分的费用,以后慢慢还。

    想屁吃呢,电力系统能跟到现在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还投资?

    七厂眼看着就要倒闭,在没有政策的支持下,谁敢投资?

    所以就在这种互相拉扯中七厂又坚持了小半年,到现在终于坚持不住了,大部分工人已经找关系或者申请调去了其他电厂和单位。

    剩下的部分工人要么没关系,要么没能力,勉强维持生产。

    说是维持生产,可连最基本的生产都做不到,磨洋工罢了。

    现在的情况是,电力系统撤出七厂,将烂摊子丢给了钢城。

    嗯,也别说电力系统不讲究,人家还分流安置了不少老职工。

    人家本就没从七厂占到什么便宜,钢城对这件事也无话可说。

    就在这种焦头烂额的时候,能源总公司对七厂表现出了兴趣。

    你就说,钢城的领导乐不乐?

    如果是其他企业也就罢了,红星钢铁集团可是辽东用来解锁新型管理模式下工业企业的金钥匙,被看做是辽东工业的明星企业。

    红星钢铁集团的重工业区就坐落在钢城,钢城哪里能拒绝他们。

    所以能源总公司兼并钢城火电七厂从调研开始便奔着一拍即合的状态去的,没有任何的磕磕绊绊。

    卜清芳已经与钢城市相关部门的领导见过面了,这一次更像是拍板前的例行审查,审查这个项目的领导就是李学武。

    “李秘书长,好久不见了。”

    钢城工业的负责人王璐一大早便出现在了钢电七厂,她来的目的就是迎接李学武的,想要见个面。

    “好久不见,这么早啊。”

    李学武一下车便见她迎过来,赶紧上前两步接住了她的手。

    无论两人的身份职级如何比较,他都没有让一位地方的女同志主动迎接问好的习惯。

    叫人看见了还不得说他所代表的红星钢铁集团傲慢无礼啊。

    “能见您一面,多早都成啊,就怕您不给我这个面子。”

    王璐太会说话了,笑着握了握李学武的手,笑着说道:“您来钢城快一年了,咱们才见几面。”

    “你看看,怨我了不是。”

    李学武松开了她的手,笑着对周围人讲道:“我还怕打扰您工作呢,就没敢去拜访您。”

    “这话说的太没诚意了。”

    王璐将女同志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就连嗔怪都那么的正经。

    她长得并不漂亮,也不年轻,但在众星捧月之下有了气质加持,再加上语言的艺术,钢电门口寒冷的早晨一下子便被她烘托的火热。

    “我今年去冶金厂不下十次,可见着你都是有数的。”

    王璐示意了院里,道:“这一次可叫我逮着了吧,咱们可得好好叙叙旧,唠一唠。”

    “呵呵呵——”李学武轻笑着示意了身边的卜清芳,道:“我听卜总说了,说你想要见见我。”

    “这不嘛,领导召见,我就紧忙过来了,连早饭都没吃。”

    “你李秘书长就会开玩笑。”

    王璐嗔怪着瞥了他一眼,示意了身后说道:“我们七厂再困难,还能让你饿了肚子不成?”

    “这样,咱们先去食堂吃早饭,再去车间看现场怎么样?”

    “早饭就不吃了。”

    李学武面上收敛了笑意,看向钢电厂厂区说道:“昨天跟卜总谈话,她说厂里就快没米下锅了。”

    王璐的脸上也失去了笑容,当然,她不是针对李学武,而是也在为钢电七厂忧心。

    “如果能得到红钢集团的支持,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

    她非常真诚地看向李学武介绍道:“钢电七厂不都是不良资产,这里有多少家底我心里还是有数的,不然卜总也不会看上这里。”

    李学武和王璐走在前面,卜清芳走在李学武的侧面,身后则是钢城工业和电力以及钢电七厂的干部。

    一行人一大早便赶到这边,早就引起了工人的注意。

    只是慑于跟随维持秩序的保卫并没有围上来,站在远处观望着。

    他们早就对这种考察和调研行动麻木了,当希望一次次破碎,留下的便是失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