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少爷饿了 (第2/3页)
去的光环,脚踏实地地开始。
可谁敢保证他是这么想的,万一他想走捷径呢?
把身边的同事当垫脚石,这种事在机关里还少见吗?
“我想,李主任是要在科学研究院掀起一股清正之风啊。”
李学武喝了一口温茶,道:“如果研究院组织建设工作做的好,那下一步就是要从研究院提拔组织干部了。”
“搞技术和学术的更纯粹一些?”
杨宗芳为什么能做李学武的常务副,就因为他能跟得上李学武的思维节奏,能完全理解他讲话的意思。
“如果单纯地以工作思维模式来考虑,我觉得这也是个办法。”
李学武笑了笑,抬手轻轻拍了一下膝盖讲道:“这算刻板印象了吧?”
“什么?书呆子吗?”
杨宗芳问了这么一句,随后自己也笑了起来,李学武说的都对呗。
栗海洋也跟着笑,他不说话不是插不上话,而是怕自己说错了话。
他还年轻,现在来冶金厂做副职,还是以学习和经历为主。
当初李主任问他要去哪锻炼,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钢城冶金厂。
他这个时候下来是对的,有李主任的支持,他能借东风,跨龙门,走的更远。
来冶金厂还能跟秘书长多学习学习,这种近距离的同事关系,可是成长最快的办法。
他仔细听着两人的对话,分析着他们讲话的习惯和风格。
栗海洋的父亲是原财务科的副职,后来调去了三产单位,现在劳服公司。
调来调去,怎么调都还是原来的职级,好像逃不出这个圈了似的。
为什么?
栗海洋的父亲自己知道,栗海洋也知道,尤其是他现在的职级比他父亲都高,更能理解中年干部魔咒的意义。
能坐在这间办公室里谈笑风生的,都是早早地躲开了魔咒的人。
要不就是有人拉一把,要不就是有人推一把,最后就是自己的努力了。
栗海洋是有人拉,有人推,自己还努力,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从办公室里出来,三人是准备一起下班的,中途杨宗芳又被张兢叫走了。
“现在的称呼你还习惯吗?”
李学武笑着看了一眼走在自己身边,稍稍慢了自己半步的栗海洋。
这位年轻人最大的能力和优点是什么?他有什么能耐值得老李用他五年。
答案是懂得分寸。
或许从小受他父亲的影响,对工作有“先见之明”,很少踩坑,更有运气跟着李怀德一飞冲天。
你看看现在还有人想着杨元松和杨凤山的秘书是谁吗?
曾经的大秘和二秘,都成了小秘。
这就是运气,栗海洋不缺运气,他这些年顺极了,可从来不敢说自己顺。
“您是说组织架构改制?”
栗海洋看了看李学武的侧脸,点头回答道:“还行吧,没什么差别。”
“无非就是叫总经理、经理、副经理。”他微微摇头讲道:“其实我以前还挺羡慕这种称呼的。”
“嗯?羡慕什么?”李学武好笑地看了他一眼,问道:“称呼还有好听和不好听?”
“其实是感官上的意义。”
栗海洋笑了笑,解释道:“毕竟公司很少嘛,叫总经理的也很少,物以稀为贵,我就觉得这称呼很稀奇。”
这个年代有没有总经理和经理的称呼?
当然有,不然怎么翻译啊。
从建国后便一直有公司制企业,称呼上都延顺了过去的形式。
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等。
当然了,就是没有董事长,也没有总裁了,这称呼听起来就够资本的。
国内的公司最高管理者就叫总经理,组织内职务则就多了,你都分不清这个主任和那个主任哪个更大。
“我还以为你要说这是进步的体现,是现代化和先进的表征呢。”
李学武玩笑着边走边说道:“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我更希望红星厂从形神两端共同向集团型企业演变。”
“您的意思是——”
栗海洋微微愣了一下,问道:“这三年集团的进步和变化,只在形式上有了集团型企业的样子?”
“你知道集团型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吗?像一七厂那样的?”
李学武回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讲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可以研究研究这个课题,回头咱们讨论一下。”
“好,秘书长。”栗海洋答应的倒是很痛快,笑着送了他到车门前说道:“回家我就找资料学习,尽快给您答案。”
“年轻就是奋斗和学习的理由。”
李学武抬手拍了拍他的胳膊,由着于喆给开了车门上了汽车。
栗海洋站在原地,看着李学武的汽车离开后,这才上了自己的车。
集团型公司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太简单也太玄奥了,难道在秘书长的眼里,对于他来说已经是骄傲和自豪的红星钢铁集团还不算正经的现代化、具有绝对核心竞争力的集团型企业?
那在秘书长的心里,到底什么样的企业才算是真正的集团型企业?
——
“你真要去京城生活啊?”
麦庆兰还是有点不敢相信周亚梅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周亚梅倒是很坦然,同李学武聊过以后,她的心情已经好多了。
“行李都收拾好了,你觉得我是在跟你开玩笑啊?”
她笑着拉了麦庆兰的手说道:“这个表情看着我干什么,我又不是不回来了,以后每两周我都会回来一次。”
“那你以后就要在京城工作了?”
麦庆兰拧了拧眉头,轻声问道:“李文彪能从港城回来吗?”
“这个你得问他,或者问你李哥。”周亚梅不好回答这个问题。
她在回收站的身份和地位还不足以做这样的参考和决定。
“那就是回不来了。”
麦庆兰也不是说失望,因为一瞬间的猜测也没给她带来多少惊喜。
“谁来接替你?”她睁了睁眼眸,问道:“我是说,谁来接手你在钢城的工作。”
都是一家人,她当然知道周亚梅接手了李文彪在钢城的工作,现在周亚梅要去京城,自然而然还会有人接替她。
“闻瀚泽会来钢城工作。”周亚梅点点头,解释道:“我的工作暂时不会办理交接,这次去京城也有交流的目的。”
一群收破烂的,有什么好交流的。
这话看热闹的可以说,但真正参与这一环的麦庆兰可不会这么认为。
她现在优渥的生活可不就是李文彪同李学武兄弟几个通过回收站挣来的。
再说了,你敢说现在的回收站是正经的回收站吗?
“那孩子你也带回京?”
麦庆兰示意了正坐在沙发上,同付之栋一左一右陪着李学武看书的棒梗,问道:“他出来也半年了,该想家了吧。”
“恰恰相反,他不回家。”
周亚梅无奈地摇了摇头,道:“他会留在钢城,同你李哥一起生活。”
“他们?两个?”麦庆兰好笑又好奇地瞪大了眼睛,“他们怎么生活?”
“你怀疑他们会饿死吗?”
周亚梅好笑地拍了拍她,道:“两个大活人,棒梗都十四了,咋就饿死了。”
“我是怀疑他们怎么做家务。”麦庆兰好笑地问道:“是棒梗做家务吗?他可不比李哥懒呢。”
“会有办法的。”周亚梅无奈又好笑地看了沙发那边的三人一眼,回头对麦庆兰问道:“你父母来钢城了?”
“嗯,我爸在这儿住了一星期,又回京城去了。”麦庆兰同样无奈地笑了笑,说道:“他说有工作要忙。”
“男人总是舍不得停下脚步等一等女人,更不愿意花时间看看路边的风景。”
周亚梅说话总带着小资情调,这也是麦庆兰喜欢同她相处的原因。
她十几岁那会儿家里的条件优渥,父母又只有她一个闺女,自然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记住了,只要国泰民安,社会稳定,文艺工作者永远都比普通人来钱快,挣的多。
为什么?
这是经济学和社会学才能解释得通的道理。
麦庆兰年轻的时候就很向往小资生活,现在看到了活生生的小布尔乔亚,自然心向往之。
当然了,周亚梅不是那种绿茶型的小资,更不是那种矫揉造作只会矫情的小婊子。
她是那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贤惠女人,也是那种高谈阔论,成熟睿智能跟你产生灵魂共鸣的聪明女人。
既贤惠又聪明,从小接受贵族式教育,又度过了养尊处优的青年时代,这不是妥妥的小布尔乔亚是什么。
她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小资情调是自然的,是吸引人的。
你看吧,就连李学武这种花丛老手都被她所吸引了,能说她没有吸引力嘛。
“永远不要相信男人的承诺。”
麦庆兰也是有感而发,微微鼓起腮帮子讲道:“也永远不要指望男人能信守承诺,李文彪就是这样的人。”
好像很怕周亚梅误会,也怕李学武注意到这边的动静,更怕因为她的话引起两人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在感慨的最后还做了范围性的注解。
就是说的李文彪——
“哈哈哈——”周亚梅爽朗地笑着,看了麦庆兰讲道:“等他回来,你好好收拾收拾他。”
“顺便再要一个,一个孩子还是太孤单了。”她凑到麦庆兰的耳边轻声叮嘱道:“男人还是喜欢男孩子的。”
“家里有皇位要继承吗?”
麦庆兰好笑地看向了沙发那边,她今天没有带着闺女来,毕竟是来送周亚梅的,带着虎妞太闹腾了。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承认这是一种现象了。”
周亚梅看着麦庆兰说道:“你一定要有个小男子汉,好好教养他,他会在你真正需要他的时候成长起来,给你一个惊讶又亮眼的表现。”
“我相信付之栋会是这样的好孩子。”麦庆兰有些认同地点点头。
***
好孩子付之栋在干什么?
他在央求叔叔不要放他走,就让他留在钢城。
他母亲已经同他解释过了,两个人要去京城生活,他会在京城继续上学,下半年就是三年级了。
而母亲也需要到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