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 妹子,放心,那些人被李自成贴拷饷拷的老舒服了 (第3/3页)
扫地等。
通过这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惩罚,来对他们进行拷问,最大限度榨取钱财。
刘宗敏确实是个人才,在这上面很有一套。
他还制定了明确的追赃标准和名单,分为了好几类。
比如,内阁大学士一级高官,每人定额十万两白银。
尚书、侍郎、京堂、锦衣卫堂上官,为定额七万两。
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及各部院司官,郎中、员外郎等,定额五万两至一万两不等。
皇亲国戚、勋贵,没有具体定额,但追索极狠,目标往往是其全部家底。
商人富户虽然并非主要对象,但也受到波及,被要求“助饷“。
在这个事情里,首当其冲的便是内阁首辅魏藻德。
定额十万两,魏藻德起初只交了一万两,被刘宗敏动用酷刑,拷打至头裂脑浆迸出而死,最终也未交足定额。
内阁大学士陈演,主动献银四万两,后因家仆告发藏匿金银遭拷掠,被杀。
吏部尚书李遇知、兵部尚书张缙彦等各部尚书侍郎等,多在七万两定额上下被拷掠。
大量官员不堪酷刑而死。
再比如,嘉定伯周奎,刘宗敏对其进行一番拷打后,最终逼出现银五十二万两,珍币复数十万。
折合银子的话,总数远超五十万两,周奎这个驴求马蛋的玩意,交了钱也没活。
后面还是被处死了。
如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世泽等顶级勋贵家族,都被视为肥羊
皆被拷掠致死,
大量侯、伯、驸马等家,也同样如此。
曹化淳献银数万两后得以免死,王之心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被认为家财巨万,被严刑拷打至死。
追出白银十余万两以及大量珍宝古玩。
杜勋这个投降的太监也没被放过,仍被追索。
刘宗敏入京后,还强行占有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随后对吴襄进行拷掠追赃……
这件事,算是引发吴三桂降清,并最终导致山海关大战的直接导火索之一。
这次拷饷所得,白银总数在七、八千万两左右!
我大明末期,正常年份比如万历时,全国财政收入,折算白银大约在两千万两左右。
等于说是李自成这次拷饷,和万历年间相比,一下子弄出来了整个大明三四年的总税收。
考虑到崇祯时收不上来税的局面,其税收入将远远低于万历年正常年份的两千万两。
也就是说,和崇祯年相比,这一次的拷饷所得,至少能抵得上崇祯二十年的收入!”
朱元璋说到这里,都不由的笑了。
一个二个都哭穷,一个二个都没钱,都是不爱钱财的清正廉洁之人。
结果,被李自成来了这么一手,全都给暴露了。
一个个都想着闯王来了,便能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可以接着飞黄腾达。
一顿操作下来,全都给他们整老实了。
对于特别痛恨贪官污吏的朱元璋而言,李自成的这番操作,别提让人有多舒爽。
而这也是为什么,他对于李自成拷饷,记得如此清楚的原因之所在。
这等让人身心舒爽,那不得多多的看上几遍,好好品味一番?
马皇后听了朱元璋的话,一时之间都有些不知道该要说些什么才好。
这事儿可真讽刺。
那么多的臣子,皇帝让他们拿出些钱来给军队发饷,他们不愿意。
结果,那么多的钱财,全都便宜了打入京师的李自成。
尤其是那个国丈周奎,更是讽刺意味十足。
他女婿,大明的皇帝亲自找到他,想要他多捐一些做个表率,他都各种哭穷,死活不肯捐。
连他女儿给了五千两,都能再扣下两千两。
可结果,李自成拷饷,就数从他那里拷出来的多。
那么多的钱财,一个子儿没留住。
还因此没了性命。
只能说,有些人目光太过于短浅,极度的自私自利。
有此厚报,那真的是一丁点儿都不冤枉。
真活该!
还有那众多的大臣,真如重八把所说的那样,很多都想着要改朝换代了。
想着新朝廷还得用他们,能守住钱财。
结果却被李自成来了这么一手。
对比一下,前后之间他们的嘴脸,干出来的事,以及这些结局,还真真是让人觉得痛快。
“重八,这李自成如此做,只怕这北平城,他也待不长久吧?”
李自成拷饷的种种举动,听起来确实让人感到格外的畅快。
但隐患也同样特别的大。
从重八的讲述当中能知道,李自成根基不稳。
这个时候来到京师,来了这么一手,说句人心尽失并不算为过。
尤其是在吃了这一波肥猪之后,短时间内很难再找到了这么多的肥猪来吃。
手下钱粮无以为继,想要长久,并不容易。
朱元璋点了点头:“妹子,你说的没错,就是如此。
李自成入了北平后,很快就和关外鞑子发生战斗。
在一片石惨败,丢了北平,灰溜溜的逃走了。”
听到自己的猜测为真,马皇后没有丝毫的欣喜,相反,整个人的心都不由得提了起来。
因为,她想到了一个不愿意去想的事情。
这……该不会又有异族入主中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