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二四零章 妹子,别提了,有这些孝子贤孙真是咱的福气!

第二四零章 妹子,别提了,有这些孝子贤孙真是咱的福气!

    第二四零章 妹子,别提了,有这些孝子贤孙真是咱的福气! (第3/3页)

了。

    一个朝廷手里面没钱,那事情有多严重,妹子你肯定知道。”

    马皇后点了点头,这点她确实是深有体会。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个国家没有钱,那也同样是不成。

    “大明那个时候,可谓是内忧外患,又有天灾人祸。

    天灾这事儿怎么说呢……历朝历代基本上就没有断绝。

    我们华夏地方太大了,每年都不是这里有灾,便是哪里有灾。

    又有几个皇帝当政时,天下各处都是风调雨顺的?

    不可能的!

    每年都有灾难才是最正常的状态。

    我大明现在就处处风调雨顺吗?

    不一样不是这里旱了,就是那里涝了?

    唐太宗的贞观年间,少有天灾的年份,只有短短几年。

    剩下的将近二十年,那都是天灾不断,又是蝗灾,又是地震,又是洪涝,又是干旱的……

    可不一样留下贞观之治,至今让人向往?

    说到底那些面对天灾无能为力,把很多事儿都给算到天灾上的,是自己无能,各方面都烂了。

    甚至于面对遭受大灾的百姓,不仅不赈济,反而还要加征赋税。

    种种操作简直离谱。

    所以,是人祸加剧了天灾。

    大明收不上税,朝廷手里没有钱,许多事儿都干不了。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

    崇祯本人也确实问题很大,他本身没有被当成帝王培养过,就是一个王爷。

    后面他兄长去世之后,被选做了皇帝。

    崇祯的性格缺陷很大,一开始有多信任的文官,后面就有多不信任文官,被文官们整的不自信了。

    在一些事情上,容易二级管。

    而且还是个不粘锅,不敢担责。

    遇到大事情,就是总想让朝臣们先开口,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有了风吹草动,就会将众人护在身前。

    把罪责这些,都给按在之前开口说话办事的,那些官员员身上。

    下手处理起他们来,也是毫不手软。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很多人都总结出来的一个道理,那就是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

    于是,本来就懈怠的人,那再懈怠起来,就更是理所当然,心安理得了。

    遇见事儿了,也大多装死,没人敢再冲到前面去。

    在用人方面也同样不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些,他是没有记住分毫。

    在很多事情,都特别的急切,只想立刻就看到做出功绩来。

    别的不说,看看崇祯朝时,换首辅的速度就能略见一斑。

    崇祯在位十几年,首辅就任命了十九个。

    这样的操作,那就真正干的好事情,才是怪事!

    一个首辅刚上来,各方面的事情都还没有摸清楚,来不及做事,就被换下去了。

    哪能干得好?

    太急躁了!”

    朱元璋说起崇祯的种种操作,忍不住大摇其头。

    崇祯的这些种操作,那是真的让人窝火。

    将他气的肝疼!

    皇帝不是这样做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办的。

    其余不说,单单只是身为一个皇帝,却怕担责任,扛不住事,只这一条就不行。

    马皇后闻言点了点头,一下子理解,崇祯会成为亡国之君了。

    这性格以及做事的手段,确确实实很不行。

    没有一个君王应该有的智谋手段,也没有相应的定力。

    又怎么能做好皇帝?

    还当真是如同重八所说那样,他要是别那么勤政大明,大明或许还能再多挺一些时间。

    “当然,大明到了那个时候确确实实是病入膏肓了,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崇祯头上,肯定是不对的。

    但要说崇祯没错,不需要担责任,那也同样不可能。

    妹子,咱大明那个时候的情况是真严重。

    天灾不断,不仅大面积的连年大旱,而且还遇上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时期就是说,天气越来越冷,温暖的时间比较短。

    气候整体要冷上很多,不利于耕作。

    到了崇祯最后几年时,还遇到了瘟疫,死了很多人。

    而朝堂之上,官员们也不行,争斗的厉害,敢做实事的少,多夸夸其谈之辈。

    地方官府那就更烂了。

    很多人当上官后,不是想着如何为国办事,而是如何捞钱。

    各个地方上,问题同样特别严重。

    比如晋商,那是各种的卖国。

    和辽东女真各种的做生意,把大量的物资,卖给辽东那边。

    还和辽东的这些关外的鞑子,各种眉来眼去,为他们当奸细,刺探情报,做带路党。

    东南这边,则成为了众多士绅们的自留地,不和朝廷一心,只想着交税。

    将众多本应该交给朝廷的税给瓜分了。

    军队也烂了,明军很多都发不起响,有些士卒们甚至于还要饿着肚子来做事。

    当时都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满饷在何处?辽东皇太极。

    如此情况下,还想将士有多少战力?

    而且那个时候,将领地位也特别的低下,被文官们踩在脚下。

    早在好几十年前,乃至于近百年,那些名将,见了朝廷文官,都要行跪拜礼,自称门下走狗!”

    什么?!

    马皇后听到这话后,一下子变得震动了起来。

    这……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大明的勋贵呢?大明的那些武将呢?

    怎能被文官们,骑在头上给欺负成这个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