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黄子澄懵逼:皇帝为什么要杀我? (第3/3页)
并顺应大明的发展,做出一些符合大明现在的学问。
不能在这些事情上,和皇帝对着来了。
只看皇帝的种种作为,便明白和皇帝对着来,对自己个人以及对儒家都没什么好处。
需要做出一些变通。
若是能做出,符合大明需要的变通。
那自己在儒家的发展之中,亦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后人在提及自己时,也绝对不会如同现在的那些人那样,认为自己是儒家叛徒,对自己破口大骂。
甚至于在今后,能给自己加上一些尊称,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想着,宋濂一时间,倒也干劲满满了……
……
“要禁止民间,以任何形式,来办报,以及类似报纸之类的东西。
一旦发现,定斩不饶!”
武英殿内,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两人相见,朱元璋望着朱标出声说道,给出了他在这件事情上的意见。
通过锦衣卫,他已经是打听到了一些消息。
知道有些人,在见识到了大明日报的好用之后,有心想要参考大明日报来办报。
对于这么一个事情,朱元璋那是直接就要把路给堵死。
不给这些人机会。
报纸这样的武器很犀利,还是掌握在朝廷的手里比较好。
他可太清楚,这些人一个二个都是一些什么德性了。
想要办报,其目的不言而喻。
绝对是冲着自己,冲着朝廷来了。
不说全部,最起码百分之九十往上,都是如此,不安什么好心。
那既然知道,朱元璋又怎么可能会置之不理,放任不管,任由这些人折腾?
必然要在第一时间,把这个路给堵死了。
这等武器还是握在自己手里的好。
后世时网络发达,借助着网络,许许多多的消息都传播的特别的快。
各种自媒体,更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了出来。
这东西,自然是有利的一面,但同时弊端也同样不少。
说一句群魔乱舞,并不过分。
而这还是后世时,信息发达,技术也发达,可以通过互联网便能有效进行监管的情况下,尚且如此。
在如今的大明,行政效率,以及相应的监管手段,等等方面那和后世相比不知道要差了多少?
若是任由那些人办报,绝对是弊大于利。
将会有许多有心之人,借助办私人报纸,来行居心叵测的反贼之事。
会把水搅的特别浑,各种居心叵测的言论,那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肯定要提前加以防范。
在刚有苗头时就先将之给按一下。
如今的大明,并不需要有那么多的声音,来反对自己所进行的诸多事情,诸多变革。
等到今后自己大明,发展的差不多了,取得一定的成效了。
那自己这里再慢慢的放松一些,引导规范一些报纸建立也不急。
就现阶段而言,还是让那些人闭嘴的好。
如今,自己那是一茬一茬的杀,可结果还有那么多的居心叵测之辈,不要命的干出这种事情来。
若是在报纸这件事情上,不加以控制,任由他们这些人随意去办。
那还不知道,会把自己,把标儿,以及将国家大政给黑成什么样子。
朱标对于自己家父皇的这个提议,那是举双手赞成。
觉得父皇的这个决定,很正确。
通过这一件件的事情,朱标如今对于读书人的面目,也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
真不能怪父皇对于他们有意见,实在是他们自己不干人事儿。
这等事情上,父皇若不未雨绸缪,提前做出一些规定来,将之给规避了。
那么,肯定会有很多人通过报纸,来反对朝廷,反对父皇,抹黑大明,造谣生事。
在天子脚下,面对父皇所设立的国立工业大学都敢如此。
而且,父皇都让老师这个大儒出面,对他们进行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况下。
那……到了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这些人又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根本不用多想。
报纸这等好用的东西,的确还是要控制在朝廷手中,才最是有利。
不能让那些人得逞了。
“父皇,这事孩儿记下了。
在这世上一定要严抓,真有人敢顶风作案,让他得到应有的教训,该杀就杀,绝不容情!”
听到自己家标儿,这显得有些杀气腾腾的话,朱元璋笑了。
笑的很开怀。
如此才好嘛!
这才是自己家的标儿,才是一国储君该有的样子
今后这天下交到标儿的手里,自己也放心。
等到雄英再大一些,懂事了,也得把雄英多带在身边,对雄英加以培养。
让雄英长长见识,塑造雄英的三观。
只有继承人合格了,那在今后才不会人亡政息,一以贯之,不会搞出那么多的幺蛾子来……
……
坤宁宫里,马皇后在烙大饼。
她这是在给自己家重八准备晚饭。
这么多年过去了,重八还是好这一口。
而她也乐意也给自己家重八做饭。
马皇后不单单是在这里烙饼。
同时她还决定,等一下重八过来吃过饭后,要问一问重八,关于自己的事儿。
看看自己是一个什么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