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议事(二) (第3/3页)
的话,它国内的人首先是不依的,而一个国家政局动荡,朝不保夕的,你今日收了它的钱,明日它倒台了,新政府上台肯定不会继续用它那钱,那些钱就会成为一堆废纸。那样的话,可就不是白干那么简单了,可是血亏了的,真金白银的变了废纸,你还没什么办法解决,只能自认倒霉。”
“选哪种钱作为基准,贤弟可有什么好主意没有?我对外面的这些事情知道的可不多。”
葛自澹笑着道:“这自然是应有之义,我也没什么关子好卖的,而且你日后做其它生意的时候,也可以选自己觉得稳妥的一些的。我这只是个建议,我觉得用格里斯的钱就很好,而且你在珠港这里就有这桩便利,它受格里斯管,格里斯的钱在这里也是可以用的。另外珠港本地的也成,它毕竟也依附在格里斯钱的基础之上,只出了珠港就不好使了,格里斯的就不一样了,有点硬通货的意思。当然了,你要在本地讨生活,本地的钱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你可以像配股份那样,几成的用格里斯币,再几成用珠港币,其它各地的又要留存多少方便日后使用,你自己来揣摩就好了,日后即便是亏,自己心里也有谱。”
“贤弟的话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亏我做了大半辈子的生意,这些东西只是知道个大概,也没什么法子好想,贤弟这一下子说,却是解了我的大难了,受教的很。”
“你这长时间只在国内做生意,没往这方面想是正常的,另外有关这钱还有另外一桩,就是洋行。”
“洋行?这玩意没怎么打过交道,可信不?”
“珠港的洋行是代珠港官方印珠港钱的,而且这都多少年了,那你觉得它可信不?至少比国内的大票号可信的多,而且轻易也不会出事。其实你多半也知道些,我当初一直到现在,用的就是珠港的这家洋行,这其中的好处自不待言说。国内大商号有的,它都有,另外它的分号很多,很多国家都有它的分号开展业务。而且借钱也好,存钱也罢,方便的很,你在它那里还可以换钱,用其它任何的钱换成任意其它它有分号所在国家的钱。虽说可能会稍亏一点,但不会有太多,一般也不会超过你的预期,可以说是很方便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说起来那些异国的钱至少还是有一点基本保障的。”
“好,我知道了。”
“遇到生意好的时候,货品买得到,又好销,然后下一次买卖可能想做得大一些时,可能就会缺钱应急,这时在这洋行这里筹借一笔短期的借款也是不错的选择,也不会让这机会白白溜走的。生意上的事终是要你自己拿主意的,我的意思就是它会比票号既方便,用处还大。而且你和它生意上来往越多,也相当于双方彼此的了解也日多,那样你今后能借出的钱既多又方便,还体面。去存钱,它自然也是会举手欢迎的,而且你也不用去巴结它,双方平等以待。当然了,这也是别人待人的基本礼仪,到时候你自然就更能体会到。而随着交际渐深,洋行的人或会带你认识更多的体面人,就此打开上层的交际场。这些通常都是真正的体面人,可不是那些下三滥生意可比的。他们在珠港往往是处在上层,交际的往往都是非富即贵的那些人,这却是靠捞偏门的那些永远也是入不了他们眼的原因。虽有钱,但钱脏,正经生意就不一样了,是真的堂堂正正。而且这样的话,和人交流越多,这机会就会更多,一来二去的,就更能融入到他们的圈子中去,就是承揽些政府生意的机会也是有很多的。这样一来,寻常人家和官府中的小吏那敢寻你晦气,门都不得入,到时你自然就会这么硬气。”
这一下却是切中杨彦之的要害。国内那些大商号是有钱,但禁不起那官府哪怕是一个小吏的折腾,那体面上的事还真不好说,就是富则富矣,贵却不可得。国外的这重商主义真是好,这带来的却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革新,只要你有能耐,你就能赢得应有的尊重。
“贤弟,我这也是盼着的,只是这一天难寻啊。”
葛自澹笑着说道:“杨兄是有点急了。慢慢来,别人能看到你的发展,生意蒸蒸日上,自会高看你一眼。而且生意越来越好,和他们交际也越来越多,他们关注你的也会越来越多,机会就会更多,这是良性循环。他们也乐于看到有能力的人越来越好,这是以十年为基础的,却是急不起来的。你也尽量别想着走捷径,用杨家来做靠山来急速往前推进,就用公司帐上的钱和银行的钱来办事,稳扎稳打就行。而且有时即使不缺钱,去贷一笔款子也啊无妨的,这些钱自然也不会无用,至于怎么去用,你也可以去开动脑筋,不让它闲置着就好了。”
“贤弟说的对,方法也很好,我自也不会再去起急。总算是盼到了可以动动的一天,照贤弟这么说,我的信心是越来越足了,相信这一天会尽快到来的。”杨彦之说着、说着,竟然愈发自信起来。
“这就好。生意场上的事主要是人和钱,人和钱都说过了,再就是人和钱在生意场上的流转了,就是这交际交易,我自然没什么可以多说的。早先也和你讲过怎么和那些老外打交道,就是不卑不亢,把握尺度,那些都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没必要放低姿态,没的让人看轻了。当然了,该如何做好生意,我没什么好多说的,就是你最好能订个稍稍详细一些的章程来,这也是契约的一种,尽量把事情考虑周全了,日后你自也能省心不少。”
“这都是应有之义,我会仔细斟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