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姜念祭母,宝琴还礼 (第1/3页)
夜晚。
江宁织造府的寝殿内,药香袅袅。
年近花甲的苏天士,正为年逾古稀的景宁帝施针。
苏天士手捻银针,如拈花拂柳,针尖在烛光下闪着寒芒,缓缓刺入景宁帝的穴位。景宁帝闭目养神,眉间郁结之气渐散。
施针已毕,苏天士轻声道:“太上皇龙体虚火上升,需静心调养。”
景宁帝缓缓睁眼,叹道:“朕今夜若不焚安息香,只怕又要梦魇缠身了。”
苏天士道:“安息香虽能安神,却也不宜多用。我明日配一剂安神汤,与香并用方好。”
景宁帝微微颔首,忽道:“朕意两日后返京,你可愿随驾同行?朕欲授你太医院院判之职,正六品衔,也好常伴朕左右。”
大庆太医院建制,院使居首,正五品,左右院判次之,正六品,其下又有御医、吏目、医士、医生等职,皆可称“太医”,但唯有御医以上,方可为皇室诊脉。
如今景宁帝一开口便是院判之职,实乃破格提拔。
苏天士闻言,却面露难色。前番姜念保举他入太医院,他已婉拒,只道是乡野郎中,不堪重任。如今景宁帝亲口相邀,倒叫他进退维谷。
景宁帝见他踌躇,含笑道:“朕听姜念说过,你志在悬壶济世,朕敬你这片仁心。只是既与朕结此医缘,不如随朕入京。有你在,或许朕这把老骨头,还能多活几年。”
话已至此,苏天士哪敢再辞?忙跪拜道:“蒙太上皇垂青,敢不从命?只是苏州尚有未了之事,恳请容我回去料理妥当,再赴京复命。”
景宁帝点头:“准了。”
……
……
苏天士提着药箱退出寝殿,迎面撞见姜念在殿外候着。
姜念见了苏天士,忙上前一揖:“苏先生辛苦。”
苏天士慌得就要还礼,被姜念一把扶住:“老先生何须多礼?况且提着药箱也不便宜。”
正说话间,殿内转出个四十余岁的太监,生得面白无须,眉眼间透着几分精明,名叫陈大全。
说来也是奇事,景宁帝身边两个心腹大太监,戴权与魏庚,此番南巡竟都坏了事。
陈大全如今竟得了机缘,被提拔到御前听用。
只见陈大全朝姜念欠身笑道:“姜侍卫,太上皇宣你进去呢。”
“有劳!”
姜念微笑着对陈大全拱了拱手,又向苏天士拱了拱手,这才整了整衣冠,迈步入殿。
殿内,景宁帝并未端坐宝座,而是斜倚在榻上,鼻梁上架着副眼镜。
姜念忙上前行礼。
景宁帝原本肃穆的面容浮起一丝笑意:“皇四子遇刺一案,连同今日的刺驾案,如今都已水落石出。两案原是一伙人所为。你今日生擒贼首,功劳不小,若非如此,朕不会查明真相,还被蒙在鼓里。”
这话倒是不假。若非姜念生擒萧忠,戴权也不会自乱阵脚,露出马脚来。
只是景宁帝将真相捂得严实,姜念还不知幕后主使究竟是谁。
此刻见景宁帝心情尚好,姜念便壮着胆子问道:“臣斗胆,不知是何人如此大胆?”
景宁帝面色微沉,沉吟道:“不过是宗室里几个不安分的,勾结戴权作乱。具体是谁……”说到此处忽然顿住,摆了摆手,“你就不必细问了。”
他能这般告诉姜念,已是很赏识姜念的体现。
姜念见景宁帝不愿多说,忙道:“臣鲁莽了。”
景宁帝面上又浮起一丝笑意,道:“前番你在扬州整顿盐政,已是立下大功;今日又生擒贼首,再建大功。待回京后,朕会与皇帝商议,好生封赏于你。”
姜念忙躬身推辞:“臣不过尽些本分,怎敢当赏?”
景宁帝道:“当赏。”
二字说得斩钉截铁,不容推拒。
姜念见机,顺势道:“臣斗胆,明日想告假一日,望太上皇恩准。”
“哦?”景宁帝眉梢微挑,起了好奇心,“所为何事?”
姜念道:“江宁是臣的故乡,家母葬在此处,明日想去祭扫一番。”
景宁帝微微颔首,又好奇地问道:“你母亲葬在何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