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圣驾移跸,家住海边 (第2/3页)
这话明里是为小南打算,暗里却自有盘算。邱姨娘深知,这般说辞最能动人心肠,小南必定感恩戴德,日后更念她的好处。
果然,小南听了这话,登时感动泪下,跪倒在地,哽咽道:“姨奶奶这般疼我,我就是做牛做马也报答不尽。”
邱姨娘忙搀小南起身,笑道:“快别如此。待今儿姜大人回盐院,我便亲自去与他说这事。”忽又话锋一转,踌躇道:“只是……不知他肯不肯要你。若他不应,你可不许怨我。”
小南粉面飞红,低声道:“他……他是愿意的,只是……”
说到此处却欲言又止。
邱姨娘凤眼微挑,含笑追问:“只是什么?”
小南绞着手中帕子,轻声道:“不敢瞒姨奶奶,前几日姜大人曾说,待老爷与姨奶奶进京后,便……便要向姨奶奶讨了我去。”
“原来如此。”邱姨娘轻笑,“这倒省了我一番口舌。”
略一沉吟,邱姨娘又正色道:“不过,他虽是年轻公子,终究是朝廷命官,更兼三任钦差的身份。这等事,原不该等他开口来讨,合该我主动相赠才是。”
这邱姨娘是会体贴爷们体面的,是会巴结爷们的,这也是林如海喜爱她的原因之一。
若非当年林如海与贾敏伉俪情深,贾敏又出身荣国府这等勋贵之家,林如海早将邱姨娘扶正了。
如今邱姨娘虽居妾位,在林家却已相当于主母一般。
……
……
姜念已将两淮盐政尽数交给了林如海及新任两淮盐运使詹坦麟,已专心在景宁帝身边随驾侍奉。
这日傍晚时分,扬州城浸在蒙蒙烟雨之中,远山近水皆笼着一层轻纱也似的雾气。
姜念自景宁帝行宫归来,刚踏入盐院内宅,便见四并堂内灯火通明,待入了堂内,又见一桌精致酒席已然齐备,林如海、邱姨娘、林黛玉、小丹、小南、紫鹃都在。
楠木八仙桌上铺着锦缎台布,当中一个掐丝珐琅火锅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四围摆着时令佳肴:春笋炖鸡色如琥珀,清蒸鲥鱼银鳞未褪,蟹粉狮子头莹润如玉,另有几样点心,做得甚是精巧。
原是因明日姜念便要随扈景宁帝前往江宁,而林如海尚需暂留扬州交接公务,待新任两淮巡盐御史到任后方才进京。今日林如海特备下这桌家宴,专为姜念饯行,并未邀外人作陪。
林如海身着家常石青缎褂,见姜念进来,忙起身相迎,笑道:“贤侄来得正巧,酒菜刚上齐。”
姜念拱手还礼:“姑丈见外了,不过暂别而已,京中自当重聚。”
林如海执其手道:“话虽如此,这饯行酒却是少不得的。”
说话间二人已至席前。
林如海、姜念落座,姜念又坚持请邱姨娘与林黛玉同席,林如海点头允了,二人这才入座。
小丹、小南、紫鹃等丫鬟在旁伺候。
小南一双杏眼时时偷觑姜念,斟酒布菜格外殷勤。
因林如海病体初愈,姜念又素来不喜饮酒,席间二人不过略饮几杯应景。邱姨娘与林黛玉见二人如此,也便跟着浅酌而已。
宴罢,姜念携小南回桃花泉轩。
此时轩外雨丝如织,打在泉边几株桃树上,但见残红点点,暗香浮动,别有一番清幽之致。
不多时,邱姨娘带着小丹冒雨而来。
邱姨娘指着小南,对姜念笑道:“小南自十一岁起便跟了我,已有六年了。这丫头既标致又伶俐,因而当初你来时,我特特地派她伺候。展眼她已伺候你二三个月了,实乃莫大的缘分,我又瞧她已对你存了心思,不该再叫她离了你,故而特将她送给你。”
饶是小南已提前知道这一出,此时还是不禁羞红了脸。
姜念正色道谢,又道:“只是目今随扈太上皇南巡,带着女眷不便。待姑丈与您进京后,我再接小南。”
邱姨娘笑道:“如此也好。”
小丹在旁绞着帕子,眼中满是艳羡。
邱姨娘携小丹刚出桃花泉轩,忽见林黛玉携紫鹃正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