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太子爷终于要御驾亲征了! (第2/3页)
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不过朱慈烺却无暇顾及这压抑的天气,他如同一只高速运转的齿轮,在京城各处穿梭,一刻也闲不下来。
因为他心里清楚,此次前往四川路途遥远,一来一回少说也得半年时间。
再加上京城与四川之间山高水长,消息传递极为不便。
所以他必须在出发之前,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确保大明这盘大棋能够平稳运转。
按照朱慈烺的计划,今年大明要做的事情很多。
首当其冲的,便是推广土豆、红薯以及大棚技术这三样。
如今的大明,粮食问题始终至关重要,能不能让百姓们吃饱饭就靠这三样了。
因此这三件事无疑是重中之重,关乎着大明未来的兴衰存亡。
除了农业方面的推广,继续修建水泥路也是一件大事儿!
另外还有继续向辽东迁移百姓!
毕竟谁也不知道小冰河时期还会持续多久,而且小冰河时期不只是冬天冷,夏天还会引发旱灾,有可能一年到头地里什么也长不出来。
相比之下,辽东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将灾民转移至此,既能缓解内地的压力,又能更好的统治辽东。
除此之外,税收政策虽然在去年就已经制定下来,但能否顺利实施,将该收的税款足额收上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在这方面,朱慈烺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总而言之,今年朝廷要做的事情都是关乎于大明未来生死存亡的事情,一件也不能耽误!
不过朱慈烺并没有打算将每件事情都精确到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然后再让内阁和六部执行。
他只是提出了大致的框架和想要的结果,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内阁和六部去处理了!
他相信大明的内阁和六部不会让他失望!
除此之外,朱慈烺也和崇祯打了个招呼,那就是在他离开的这半年时间里,崇祯偶尔还是需要去上朝的。
不过凡事不要自己做主,要多和内阁以及大臣们商议,毕竟崇祯以前的一系列骚操作可是太吓人了,朱慈烺可不想再经历一次!
他其实也想过让崇祯半年之内都不要上朝,只要老老实实的呆在后宫里就行。
但想想又觉得不切实际,毕竟他这个监国太子不在,皇帝要是还躲在后宫里不理朝政的话,肯定会导致朝廷人心不稳。
因此崇祯是必须要上朝的。
不过到时候有内阁在,而且朱慈烺也交代了各种事情的处事方式,所以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这一日,阳光终于穿透了厚重的云层,洒在了京城的街道上,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一丝温暖。
朱慈烺闲来无事,便决定前往火器研究院走一趟。
自从去年开始,朝廷便将火器研究院的官员家属们全部接到了京城,让他们能够与家人团聚。
从此,火器研究院的所有人都安心地在京城扎根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火器的研究和制造中,毕懋康自然也不例外。
经历了之前的松锦之战,朝廷里的文武百官们都深刻意识到了火器的重要性。
就连崇祯也对火器研究院格外重视起来。
因此之前崇祯过寿以及过年的时候,他特意赏赐了火器研究院所有人一大笔赏银和各种各样的礼物。
当这些赏赐送到火器研究院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朝廷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
同样的,户部也在前两天的时候,直接把一年的款项拨付给了火器研究院。
整整五百万两银子!
那白花花的银币堆在一起,宛如一座小山,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这五百万两银子,将全部用于研发以及制造各种火器、和一切可以对大明产生帮助的器械。
至于这五百万两银子该怎么用,朝廷给予了毕懋康充分的信任,全部由他自己说了算。
要是在以前,这样的事情连想都不敢想的,毕竟明朝虽然重视火器,但也不可能每年拿出五百万两银子用于火器的研发和生产。
但如今,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火器的重要性,自然是要紧着火器研究院的预算来。
他们也满怀期待地希望火器研究院能够再拿出一件震撼世界的火器或者别的什么发明,让大明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不多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