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父皇,您猜的太准了! (第2/3页)
刚坐下,马宝便端着茶水走了进来。
他将茶水轻轻放在桌上,然后规矩地守在一旁,低垂着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崇祯举起茶杯,轻轻吹了吹上面的热气然后喝了一口茶。
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瞬间让人感到一阵舒爽。
随后他放下茶杯,目光落在朱慈烺身上道:
“你之所以要搞这个什么温室大棚,应该不是为了种这些菜吧?”
朱慈烺点了点头说道:
“父王说的没错,种菜只是额外的,但主要是打算用来种一些高产的粮食。”
“父皇也知道,如今的大明冬天异常寒冷,有的时候冬天甚至可以持续大半年之久。”
“在这半年之内,地里面根本种不出任何粮食,百姓们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那冰冷的土地,然后活活被饿死。”
“所以儿臣才召集了一些能工巧匠根据原有的暖房制造出了这个温室大棚。”
“如此一来哪怕天气再寒冷,也可以在里面种出粮食,让百姓们有饭吃。”
崇祯捋了捋胡子,陷入了沉思之中。
过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
“这个温室大棚确实不错,里面的温度甚高,为农作物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且不会被外界的环境影响。”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它的建造成本?朕虽然不了解这其中的详细情况,但看这规模,一亩地最起码也需要三十两银子吧?”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朱慈烺听到这话,神色多少有些惊讶。
因为崇祯看得实在是太准了,他之前和工匠们核算过成本,就拿京城当地来说,加上土地各种材料以及人工成本,一个一亩地的温室大棚差不多刚好需要三十两银子!
至于稍远一些的地方,因为土地和其他材料没有那么贵大概需要二十五两左右。
而且这东西也不是说建造好之后就可以随便用了,后期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维护和管理,确保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作物生长。
回过神来之后,朱慈烺只能说道:
“父皇猜的没错,差不多就需要这个数!”
哎!
崇祯先是叹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
“要知道这可是三十两银子啊!京城里的普通的百姓一年下来也就赚个十两银子,再加上还要养家糊口,一年下来也未必能攒得了三两银子。”
“他们从哪里搞到这三十两银子?更何况是那些靠着种田为生的百姓呢,他们一年的收入更是微薄,怎么建造得起这个温室大棚?”
“而且里面还要持续使用蜂窝煤来提供温度,这蜂窝煤的价格虽然已经很便宜了,不过长期使用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百姓们也根本承担不起啊!”
不得不说,崇祯的担心完全是有道理的,综合各种成本和后续使用,这温室大棚似乎并不适合现在的大明?
但是很明显,朱慈烺早就想到了解决办法。
于是乎下一秒,朱慈烺直接看向崇祯正色道:
“父王说的没错,儿臣自然一早也想到了这些事情,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儿臣也没打算在普通百姓中推广这温室大棚,而是打算由各个州县的官员利用官田来建造温室大棚。”
“至于费用的话,朝廷拨付一半的款项,再由当地的县衙出一半,这样一来,既可以减朝廷的财政压力,又能确保大棚的顺利建造。”
“除此之外,大明各州县的村子也可以修建一个,同样也是村子里出一半钱,朝廷出一半钱,没钱的话朝廷也可以借给他们。”
“而且这些大棚里面也不用种什么蔬菜,全部都种土豆或者红薯这类高产作物。”
“土豆和红薯不仅容易种植,而且产量极高。”
“如此一来,一个一亩的温室大棚就可以产出三千斤左右的土豆或者红薯,若是多搞上几个的话,产出的红薯或许足够一个村的百姓们在冬天食用了。”
“就算不够的话也没关系,因为朝廷还会大量从海外购买粮食,到时候朝廷再拨付一些粮食给他们,别的不说,让他们活下去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