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叶诗韵:官家,得教你的儿子们反哺了

第三百五十二章 叶诗韵:官家,得教你的儿子们反哺了

    第三百五十二章 叶诗韵:官家,得教你的儿子们反哺了 (第1/3页)

    …

    赵开是幸运的。

    要知道,历史上,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就发现了新大陆。

    可直到十八世纪前,三百多年间,欧洲人仍未发现旧金山湾。

    这主要是因为,十六到十七世纪,欧洲殖民者常用的是“大西洋-美洲东海岸”航线,而旧金山湾却在西海岸线上,当时,巴拿马运河还没有凿通,想要从东海岸线来到西海岸线,需要绕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合恩角位于南美洲最南端,气候恶劣,海域多狂风巨浪,是此时航海技术中极具挑战性的一段航线,这使得很长一段时间欧洲人都不愿意来探索西海岸线。

    除了旧金山湾在西海岸线上,如果是走“大西洋-美洲东海岸”航线,很难到达旧金山湾以外,旧金山湾的湾口还被圣弗朗西斯科半岛遮挡,从海上直接观察时,若船只未抵达金门海峡正前方,仅能看到半岛西侧的太平洋海岸(多悬崖与浅滩),无法察觉背后的海湾。

    当然,这也是因为,十六到十七世纪的太平洋航线,核心目标是“贸易”而非“地理探索”。

    当时,西班牙的太平洋航线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为核心(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到菲律宾马尼拉),重点是跨洋运输白银与香料,对北皇子大陆西海岸的探索仅为“副业”,且重心在已知的墨西哥殖民地附近(如圣迭戈),未主动向北搜寻未知海湾。

    而荷兰、英国的太平洋探险,目标是寻找“西北航道”(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北极航线),注意力集中在高纬度地区,对低纬度的旧金山湾区域关注度较低。

    再加上,十八世纪前,欧洲航海测绘依赖“天文定位”(通过太阳高度角计算纬度)和“航位推测法”(通过航速、航向估算位置),误差较大,而旧金山湾的湾口又狭窄(仅1.6公里)进一步降低了“偶然发现”的概率。

    而赵开就不同了。

    首先,赵开是从亚洲来的,走的是“太平洋-美洲西海岸”航线,离旧金山湾本来就不远。

    其次,因为有李琳这个活地图指导,赵开的船队到了西海岸线,就冒险靠近海岸(甚至登陆勘察),突破“离岸航行”的安全惯例。

    还有就是,赵开来的时间好,避开了海雾、风暴等天气的干扰。

    这使得赵开很快就找到了加利福尼亚地区。

    加利福尼亚地区此时仍处于原始部落社会阶段。

    从地理格局看,西部沿海是狭长的海岸山脉,山脉与太平洋间分布着零星的河谷与滩涂,住着以渔猎为生的丘马什人、奥隆人等部落,他们用贝壳制作工具与饰品,靠独木舟捕捞海鱼;东部则是内华达山脉与科罗拉多高原,气候干旱,派尤特人、莫哈韦人等游牧部落随水源迁徙,以采集浆果、捕猎小型哺乳动物为生。

    整个地区无统一政权,部落间以语言、图腾区分,偶有贸易往来却无大规模协作,更未形成文字或金属冶炼技术,与欧亚大陆的文明发展断层明显。

    而旧金山湾一带,恰是这一原始图景中的“地理精华”。

    圣弗朗西斯科半岛如一道屏障,将湾内与太平洋隔开,湾口的金门海峡虽窄,却让湾内形成了一片风平浪静的水域——涨潮时海水涌入,与周围河流注入的淡水交融,形成咸淡适宜的湿地与滩涂,滋生着大量鱼群、水鸟与贝类。

    半岛东侧的湾岸地带,有低矮的丘陵与平缓的谷地,覆盖着橡树与针叶林,丘陵间的溪流提供了稳定的淡水,此时正有奥隆人部落在此聚居,他们搭建着茅草屋,在滩涂上用削尖的木杆插鱼,对即将到来的外来者毫无察觉。

    好吧。

    赵开找到旧金山湾的过程,更像是“精准定位下的验证”。

    按出发前李琳给他标注的坐标,船队沿北皇子大陆西海岸北上多日后,他便令船工缩短离岸距离,仅保持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