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三百四十九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三百四十九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2/3页)

    发现新大陆这件事,不仅在五女这里是件大事,在大宋的一众大臣、士大夫眼里,这也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大宋文人的政治逻辑从来都不是以“占领”为目标,而是以“名分”优先,而非领土控制。他们对外的关系核心是“朝贡体系”,也就是,通过册封、赏赐,将外邦纳入“天朝上国”的名分秩序,注重“怀柔远人”而非直接统治。

    因此,发现新大陆了之后,尤其得知新大陆上有数千万土著,甚至已经有玛雅文明、一些小王国、一些小部落之后,大宋的士大夫认为,新大陆上的这些政治势力,为“远方蛮夷”,可先派使者携带丝绸、瓷器、茶叶等礼物前往宣谕皇恩,尝试让对方“称臣纳贡”(哪怕只是象征性的);若土著文明有一定规模(比如玛雅文明的一众城主),可册封其首领为“刺史”、甚至可以册封他们“国王”,承认其自治,换取名义上的归附,而非派遣驻军。

    总之,大宋的士大夫不想追求领土主权,而是希望通过贸易(换取新大陆的稀有资源,如贵金属、特色作物)和文化象征(如接受朝贡)实现对新大陆的控制,类似对此时的李朝、大理的关系。

    说来其实也挺好笑的,大宋的士大夫都不知道美洲有多大,离大宋有多远,就想让其上的政治势力全都尊大宋为宗主国,还有就是,他们什么都不想付出,只是因为吃到了海上贸易和关税的这块大肥肉,而想鼓励商队前往贸易,最好在印第安土著同意的情况下,建立小型“贸易据点”(类似在广州、泉州的外商蕃坊),由宋商和少量驻军(仅负责保护据点)驻守,而非征服整片土地;

    若印第安土著反抗,他们想选择撤点止损,而非开战——因跨洋调兵成本极高,且大宋军事体制重防御、轻扩张,不会为远在海外的土地消耗核心兵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印第安土著的战斗力到底如何不敢与之交战。

    反正,大宋的士大夫强调华夷之辨,认为中原文明优于蛮夷,且中原地区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没必要去占领新大陆。

    换而言之,如果是按照大宋士大夫的思路就是,先通过小规模探索打通航线,再以“朝贡”名义与印第安土著建立联系,通过贸易据点获取资源,以象征性册封维持关系,不追求领土统治,也不搞暴力征服。这种占领更接近远方贸易伙伴+名义藩属的结合体,与近代欧洲“掠夺土地、灭绝土著、殖民移民”的模式完全不同。

    对于大宋士大夫的想法,赵俣理都没理。

    首先这些大宋的士大夫根本就没有搞清楚一件事。

    这件事就是,新大陆不是这些大宋的士大夫发现的,甚至不是大宋朝廷发现的,而是赵俣个人花钱砸出来的,按照赵俣跟那些航海家、冒险家的约定,他们发现的所有地区都归赵俣所有,跟这些大宋的士大夫有个毛的关系?这些大宋的士大夫有什么资格决定新大陆的未来?

    基于此,赵俣都没跟这些大宋的士大夫商量,就给新大陆改名为“皇子大陆”。

    换而言之,从这一刻起,赵俣就已经决定了,要将美洲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儿子的封地。

    赵俣不只下定这个决心而已,而是直截了当地就开始向这方面做铺垫。

    首先,赵俣继续个人投入,命令航海家和冒险家探索安全的太平洋航线。太平洋航线比大西洋航线更近,且可借助东亚-东南亚岛屿链设中途补给站,如关岛、夏威夷等地,在美洲西海岸(如加利福尼亚、秘鲁)建立首批“勘探据点”——类似欧洲殖民者的“贸易站”。

    同时,赵俣又命自己的次子赵修和三子赵达各率领三千精锐,以及一批工匠,前往皇子大陆,负责测绘地形、记录资源(贵金属、可种植土地、矿产),并与当地土著初步接触(试探其文明程度与反抗能力)。

    接下来一段时间,赵俣会陆续派自己的儿子前往皇子大陆。

    赵俣已经想好了,自己无需立刻分封具体土地,而是先按勘探结果将美洲划分为数十个大区(如北美西部、中美洲、南美安第斯山脉等),每个大区对应几个儿子(避免单个儿子势力过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