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 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太后布计,赵俣、孟相入局

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太后布计,赵俣、孟相入局

    第三百三十六章 向太后布计,赵俣、孟相入局 (第2/3页)

是取决于是否利于大宋安稳、百姓安康,党争的土壤才会逐渐瓦解。

    向太后虽然觉得赵俣说得有道理,可她从王安石变法时起,甚至是更早时起,就在默默地观察着大宋,对于如何治理大宋,她有着自己的想法。

    赵俣能当上这个皇帝,向太后居功至伟。

    而且,那时赵俣就已经知道了,向太后只有一年多寿命。

    于情于理,赵俣都得让向太后试一试。

    关键,赵俣深知向太后性格中有固执的一面,一旦认定之事,便难以更改,不如让她在尝试中碰壁,如此一来,自己再推行改革方案,阻力便会小上许多。

    向太后满心欢喜地推行起她的中间路线政策,试图在新旧两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可结果却证明,她想走的中间路线,根本就行不通。

    还好,向太后不像高滔滔那样刚愎自用,见她真的救不了大宋,加上她的身体也不行了,她赶紧将大宋彻底交到赵俣的手上,让赵俣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赵俣接手大宋以后,立即重拳出击,将新旧两党都给捶了下去。

    见赵俣真的比她有能力,向太后也就放心养老和养病了。

    可就在这时,将目光转移回后宫的向太后,突然发现刘清菁怀孕了。

    以向太后对后宫的掌控,很轻易地就查到了,刘清菁腹中的孩子是赵俣的。

    好吧。

    其实,向太后也不用去查,因为整个后宫,也只有赵俣一人有让女人怀孕的能力。

    所以,在调查之前,向太后就怀疑,刘清菁腹中的孩子是赵俣的。

    这可把向太后气够呛。

    向太后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

    要知道,要不是刘清菁的儿子突然死了,紧接着刘清菁的靠山赵煦也死了,向太后和赵俣都得栽在刘清菁的手上。

    在向太后看来,刘清菁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害人精,是妲己、褒姒、妹喜那样祸国殃民的女人。

    关键,那时刘清菁和新党的关系还非常密切。

    向太后很担心,一旦赵俣也像赵煦一样被刘清菁迷了心窍,那旧党就危险了,甚至大宋都危险了。

    也不怪向太后有这样的担心。

    实在是,那时特别受赵俣重用的蔡京等人提出,以“继承神宗新法”为由,强调旧党是“破坏变法、动摇国本”的罪魁祸首,请赵俣“继承祖业”,将清除旧党与“强国”、“正纲纪”绑定。

    当时,蔡京等人渲染旧党“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声称旧党若不除,会导致朝局动荡,甚至威胁皇权,想让赵俣相信打击旧党是维护统治的必要手段。

    蔡京等人,包括当时的宰相章惇、副宰相蔡卞等人,在朝堂上不断攻击旧党,声称“旧党勾结外敌”、“阻挠新政”,想要形成“清除旧党乃朝野共识”的假象,迫使赵俣顺水推舟。

    为此,蔡京等人没少做准备,他们列出数百旧党“奸臣”,请赵俣将他们所有人罢官、贬谪,且规定其子孙不得为官、不得参加科举,甚至不得在京城居住,彻底断绝旧党成员的政治前途。

    更有甚者,对同情旧党或持中立态度的官员,也以“附奸”、“党庇”为由打压。

    蔡京等人还想请赵俣下令销毁旧党成员的书籍、文章,包括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苏轼的诗文等,严禁民间传播,试图从思想上抹去旧党的影响。

    蔡京还提出了通过立碑、颁布诏令等方式,将旧党定性为“奸邪”,煽动民间对旧党的厌恶,使旧党成为社会公敌,失去民众支持。

    这要是让蔡京等人得逞了,那旧党肯定就完了,与旧党有关的人也肯定会倒大霉。

    更关键的是,没有旧党制衡新党,大宋可能都会被新党给折腾没了。

    在向太后看来,那是一场极为严重的政治风暴在酝酿。

    偏偏在那个关键的时刻,赵俣和刘清菁这个支持新党的要命女人搞到了一起。

    虽然刘清菁胸大无脑,但刘清菁驭夫的手段实在太高了,她和新党加一块也太能搞事了。

    向太后觉得她必须得制止住刘清菁为害。

    可向太后那时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实在是没有精力跟刘清菁斗了。

    向太后觉得,她必须得给刘清菁找个对手,绝不能让刘清菁把赵俣变成第二个赵煦。

    向太后第一个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