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 第三百四十二章 这也叫检讨?陈王二次大战

第三百四十二章 这也叫检讨?陈王二次大战

    第三百四十二章 这也叫检讨?陈王二次大战 (第2/3页)

    王松合更是铁青着脸,厉声质问道:“放屁,你这是强词夺理。”

    “抛开需要得到的实验数据之外,发动地方单位参与军演,连民兵,路政,当地居民都参与到演习中。”

    “演习纪律条令,战时保密条例你怎么学的?这难道不该你们蓝军检讨。”

    “检讨?”

    “当然该检讨!!”陈默目光直视王松合,丝毫没有退缩。

    部队里面,军官之间拍桌子吵架都是常态,很多时候就算是错的,也得争上三分,不能弱了气势。

    作为带兵打仗的干部,若是连自己的理论都不敢坚持,那还带个屁的兵,早早脱掉军装回家种地得了。

    你错了,会议结束后,自然会有这边的首长去纠正,去批评。

    可要是连争都不敢争,那要你也没用了。

    陈默面向徐鸿,再次敬礼:“报告参谋长同志。”

    “我们铁甲团也只是想赢,以前我们实验的对象,最低都是团级。”

    “我们也打过多次败仗。”

    “如果非要检讨,那我有三点要说。”

    “第一,在春雷行动当中,全团高度没有上升,全营认知不足,指挥官思想意识僵化,草率的认为本次演习,只是单纯获取信息化数据。”

    “却忘了,演习本身,首先是一场战争,搞错了顺序,就此方面而言,我们铁甲团所有干部都需要检讨。”

    “第二,全团过分对标外军模式,潜意识里,把老美的沙漠风暴行动信息化打法当作方向,视野过于狭隘,不够开阔,丢弃了部分我军优良传统,以及军事哲学和思想,在指挥战争战术方面,研究不够深,只讲火力、单元协同,忽略了关键的因素,战争是由人来操纵。”

    “而人性,作用到战争中,就不该设定条条框框的上限。”

    “第三,作战期间麻痹大意,对自身和战事判断不足,没有建立健全的战场监察,值班,后勤风控管理体系和机制。”

    “报告,这就是我的检讨。”

    陈默说得铿锵有力。

    可会议室的几人,却越听越不对劲。

    妈的!

    你狗日在检讨谁呢?

    谁只是想单纯的获取信息化数据?

    谁本末倒置,忽略了战争的本质是人?

    又是谁没有建立健全的战场监察秩序,导致指挥部接二连三的被斩首?

    这话咋就这么不中听呢!!

    “你什么意思,这就是你的检讨?”

    王松合双目如刀,直勾勾的盯着陈默。

    “王师长,您也不用生气。”

    陈默转身看向王松合:“这样的检讨我还有很多,只要您想听,我可以说上一夜都不带停。”

    “但检讨又有什么意义?”

    “贵部若是不想赢,只是单纯的想要实验数据,那大可以按部就班的来,蓝军都还没得到演习通知呢,红军先头部队和指挥部就到了。”

    “到就到了吧,藏兵手段本就是十年前,机械化固有的作战方式。”

    “可红军作为信息化辅战单位,在实际表现方面,一直忽略了反制息权工作,没有做好,甚至都没有做拒止军事动作。”

    “从红军机动开始,我方电子战分队没有遭遇哪怕一次攻击,只有你们抵达了,才开始实施。”

    “这种信息化打法,您还指望着赢?那不是显得我们铁甲团太无能了?”

    会议室死一般的寂静。

    在场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听过,陈默的绰号叫秀才,嘴皮子很厉害。

    这俗话说,只有平庸的名字,没有喊错的外号,但他们这些人还是头一次,见识到秀才的铁嘴。

    就连王松合都被反驳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愣是没话说。

    陈默却没想这么轻松的结束。

    金城军区确实准备了很久,但有一说一,蓝军战前没有收到任何演习规定,甚至知道的时间都比红军晚的多。

    更何况,红军无论是从编制还是装备数量,亦或者体量,都比蓝军大的多。

    这种情况下,打赢了还用检讨?

    凭什么?

    红军具备信息化,那蓝军也是信息化啊。

    蓝军凭借信息化手段,提前知道红军的行动路线,为什么不可以设置手段阻敌?

    难道就只允许红军赢,不许蓝军胜?

    陈默继续道:“如果单单只是忽略反制息权就算了,贵部对即将开战的敌人,编制装备都了解不清,就敢贸然过来,哪有不败的道理?”

    “还有,红军机动过程中,对驻地,对路线,尤其是对指挥部附近所在地检查不够认真,不够细节。”

    “上千公里的机动,难道无人机就是摆设?不会提前出动探路?”

    “哪怕无人机是宝贝,不能用,不舍得用,那派侦察兵沿途带路总可以吧?都不至于会被国道上的坑,还有各种求援,路障给拦住大部队。”

    “包括挖坑,制造复杂路段,只要提前侦察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麻烦都能避开。”

    “还有,贵部除了正常通讯密码外,就没有设置其余内部确认组织的联络方式嘛?”

    “你们的行动计划,我们想监听就监听,想入侵就入侵,根本没有防护。”

    “以前中南战争的例子都忘了嘛?”

    “敌人会使用我们的语言,侵入电台,但往往只要侵入,就会被发现。”

    “还有再往前,二次大战期间,老美的风语者,人家就已经学会了这一套。”

    “总之,这次蓝军之所以能赢,并不起赢在端掉指挥部,也不是在路上设置路障。”

    “对军事单位来说,10年一次换装速度,10年前作战技术和体系,早就做过自我修正,过分迷信案例,以经验主义去打仗,只会一败涂地。”

    “首长,不是我自己吹牛。”

    陈默定了定神道:“红军说是信息化辅战单位,说白了,就是披着信息化皮毛的机械化。”

    “你们的作战思路不改,春雷行动进行多少次,红军都是败,不可能赢。”

    “你们有直升机大队,有无人机大队,有雷达大队,有电子战大队,这么多火力,我是一点都没看到作用。”

    “若是把这些配置给我,我都能保证你们红军连下军列的机会都不会有。”

    陈默的一番分析,几乎等同于一盆寒冷刺骨的冰水,顺着几人的头顶淋下。

    刚刚还恼怒的王松合,沉吟片刻后,径直的坐到了座位上。

    沉默不语。

    信息化是未来的主流。

    可装备好改,思想难改,别说他们红军了,就是铁甲团到目前为止,如果不是陈默刻意引导着发挥信息化作用。

    很多干部,打仗的第一反应,还是上去硬碰硬。

    这一点不用怀疑。

    因为陈默之前开会,提到北方甲种摩步师时,整个会议室,所有人想到的都是对方人多,装备多,打不过,没法打。

    没有一个干部想过,怎么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扩大对己方的优势。

    铁甲团既然作为全军第一个实验成功的单位,陈默自认为他有义务,有责任去批评后来者。

    作为为复兴保驾护航的野战部队,未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压力和挑战还多着呢。

    总不至于连这一点真话,都听不得吧?

    现场沉寂半晌。

    47军总指挥徐武安才开口道:“陈营长批评的对。”

    “首长,我可没批评的意思啊。”陈默急忙否认,他只是借着检讨的名义,点出红军的问题。

    做自己该做的事,但要说批评,他可不敢承认,这种场合,也没有他批评的份,只有挨批的地位。

    “无妨!”

    徐武安摆摆手:“你愿意说出来,那就是批评的对,还有风语者的提法也很有意义,信息化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