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伊洛鲂鲤 (第2/3页)
中暗叫不妙。
他原是想让廷尉署低调些的。
迄今为止,虽然《汉兴律》这部新法尚在草创,仅是停留在搭建总纲框架的阶段,但已经太过引人注目。
这份功绩,也足以让所有参与进编撰新法的官员尽皆加官晋爵。
一口吃成个胖子,既要编撰新法的功劳,又要大包大揽清查陈郡世家豪门之功,未免显得过于贪婪了,怕是大司农署、御史台等核心衙署都会敌视廷尉署了。
这等浅显道理,即便张昭、张纮、王允等人初时由于对郭图的刻板印象未能意识到,那日回去后稍加思索,便能明白并接受他主动释放的善意。
当然,刘辩也是瞧出来了的。
只是前些时日,他正忙于筹划冀州之事,并没有太过关注这桩由三司协同调查处理的大案。
本是手到擒来之事,何须过多关注呢?
待他回过神来,此事已过去半月有余,却毫无进展。
一条猎犬,捕得大物后,不思如何为主人捕获更多的猎物,竟收敛爪牙,将其余猎物让予其余猎犬表现?
刘辩心中冷笑,不再理会伏跪于地的郭图。
不多时,一众内侍鱼贯而入,传上今日的午膳。
今日菜肴皆以鱼鲜为主。
其中一道是鱼臛,也就是鱼羹。
只见青瓷碗中汤色微微泛着微微的淡黄,那是鱼骨精华与脂髓在久熬后融于汤羹中的色泽,几粒猩红枸杞与细碎碧绿的芜荑浮于其上,再以姜段、桂皮等调味香料点缀其间。
轻轻搅动,挑开表层凝结的油膜,露出底下近乎乳白色汤汁和切成方块的白嫩豆腐,一股混合着鱼鲜、豆腐与香料的醇厚暖香袅袅升起。
刘辩依旧未让内侍伺候,执起汤勺,舀一勺倒入小碗,却见羹体稠滑,竟不见整鱼,唯有已被细致拆解、去尽鱼刺,近乎与羹汤融为一体的鱼肉糜。
低头啜饮一口,醇厚鲜香立刻在口中弥漫开来,鱼肉糜入口即化,在这气温逐渐降低的深秋时暖意直达肺腑。
刘辩微微颔首,抬眼看向侍立一旁的高望那满是笑意的面庞,道:“是伊河的银腹鲂鱼?”
“国家圣明。”高望躬身应答。
若问雒阳最负盛名的佳肴,必属伊洛鲂鲤。
伊洛鲂鲤,天下最美!
《诗·陈风·衡门》曰: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虽是情爱之诗,却也道尽了伊洛鲂鱼在食客心中的冠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