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42章 传承与凝一,出师表(求月票)

第42章 传承与凝一,出师表(求月票)

    第42章 传承与凝一,出师表(求月票) (第2/3页)

税收已让西夏国库日渐充盈,军备得以更新,俨然成为西域与中原之间不可小觑的力量。

    至于辽国,耶律宗真同样也洞察到了经济受制于大宋的隐患。

    他在保持“耕战”国策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变革,设立边市,鼓励牧民以皮毛换取铁器;在南境仿宋制兴修水利,拓垦农田;更在五京之地扶持手工匠作,减少对宋货的依赖。

    这些举措虽未动摇大宋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却让辽国逐步构建起更为自主的经济体系,为这个草原帝国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这一切,就连顾易都略显诧异。

    他本能的便以为这会是原史的修正。

    但在仔细想了想后,又默默压下了这个想法。

    这其中可能涉及到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顾氏的出现,已经完全让大宋走向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在如今有着顾氏珠玉在前的情况之下,西夏与辽国之间效仿大宋变得越来越强,似乎也是情有可原。

    但很显然

    以如今的局势持续下去,距离天下一统的时间仍是犹未可知!

    但,顾睿这种人显然是不会这样放弃的。

    随着顾睿在大宋内部的整合完成。

    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外!

    这是顾睿一定会做的!

    他并不想像顾峻那般,在国内蹉跎一生,将自己的所有理想都带到了地底下。

    纵使顾睿也明白,自己这番不一定会成功。

    但他也必须要奋力试一试。

    而对此,顾易亦是没有选择干涉。

    三国之间的战争是必定的,如今大宋的实力已经渐渐达到了巅峰,他也想看一看如今是否是真的迎来了机会。

    大宋,开封。

    太傅府。

    暮色四合,太傅府的书阁内烛影摇曳。

    顾睿端坐于主位,身形在烛光中凝如山岳。

    下首坐着的,皆是当朝名副其实的栋梁,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是无比的严肃。

    韩琦眉宇间带着惯有的审慎,参知政事文彦博面色沉静,三朝老臣富弼虽显老态却目光如炬,枢密使曾公亮与同知枢密院事欧阳修亦在座中。

    此般阵容,堪称大宋决策之核心。

    “诸公,”顾睿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清晰而坚定,“今日请诸位前来,只议一事——挥师北进,犁庭扫穴,彻底终结辽祚,收漠南漠北于王化。”

    “继而西向,平灭西夏,将这分裂割据之天下,重归一统!”

    ——直入主题!

    听到这话,纵使众人心中早就已经有了准备,但亦是不由得皱了皱眉,表情皆是愈发的严肃,甚至就连阁内空气仿佛骤然凝固了几分。

    灭国之战。

    这等目标对于群臣而言实在是太大了。

    诚然,在经过了一番清洗之后,当前大宋朝堂可谓是人才济济。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的这一代人也早已不是昔年追随赵匡胤,追随顾瑾那般的人物了。

    三国的持续僵持,已经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统一的艰难,目标自然而然也便缩小了太多,如今顾睿再次提起此事,他们又岂能不惊?

    韩琦与富弼对视一眼,富弼轻捋长须,率先开口,声音带着老成持重的缓滞:“太傅廓清寰宇之志,老臣敬佩。”

    “然当今辽主耶律洪基虽不复其祖英武,然控弦之士数十万,根基犹在。”

    “更何况,西夏皆乃狡黠贪狠之辈,岂会坐视我朝与辽国生死相搏?”

    “若我大军深陷北境,西夏突起发难,直捣我关中或河东软肋,则局势危如累卵矣。”

    “此唇亡齿寒之理,彼等岂能不知?”

    文彦博紧接着言道,语气恳切:“富相公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

    “灭国之战,非同小可。”

    “昔年,令先祖顾文正公收复燕云,功盖寰宇,然亦止步于此,未竟全功。”

    “非其力有不逮,实知欲一举覆灭两大强邻,需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稍有差池,恐撼动国本。”

    “今辽、夏虽无鼎盛之象,却仍保有余烈,不可轻侮。”

    曾公亮掌管军事,所言更为直接,他指向顾睿身后悬挂的巨幅舆图:“枢密院连日推演,我军欲破辽国上京,非举国精锐不可。”

    “然河西一线,西夏铁鹞子与步跋子虎视眈眈。”

    “我军主力一旦北调,西部防线纵有坚城,亦恐独木难支。”

    “即便速胜辽国,我军亦必疲敝,士卒思归,届时能否再战以雷霆之势扫平西夏,实属未知之数。”

    “若形成长期拉锯,则国力必被拖垮。”

    随着几人相继开口。

    一声声的附和声也是立刻响了起来。

    群臣的态度几乎皆是十分统一,他们并不反对顾睿尝试动兵,因为这段时间以来顾睿确实已经彰显了自己的能力。

    但顾睿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大。

    必须要稳扎稳打!

    一声声劝诫,皆出自老成谋国之心。

    就连顾睿也不可能以此便说他们的想法是错的。

    他静静地听着,表情古井无波,让人看不出他的想法。

    直至片刻之后,待众人重新安静了下来,他才再次开口说道:“诸公所言,字字珠玑,皆乃金玉良言。”

    “北伐西征之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顾睿岂能不知?”

    他的声音初时低沉,一边说着一边缓缓站了起来,步履沉稳地再次走到那幅《四海总图》前。

    他的手指并未直接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