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36章 九州时变,亡国之危(求月票)

第36章 九州时变,亡国之危(求月票)

    第36章 九州时变,亡国之危(求月票) (第2/3页)

影响到一些东西。

    不过这一切在当前还不是什么问题,只要顾氏仍旧活跃在朝堂之上,这些个皇帝便不足以去影响到大宋的根本。

    值得一提的是——

    如今整个九州的思想浪潮也在不断的兴起。

    自昔年宋初之时再次掀起了百家争鸣之后,九州的思想便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如今又经历了一系列百家在各国之间的争鸣之后。

    这种局势也是愈发的明显。

    甚至在顾易看来。

    这数百年乱世所带来的影响,甚至超越了整个九州先前近千年的发展。

    争斗之中所激发出来的活力也唯有在当下能够完全展现。

    这是一定的!

    开封。

    初春的汴河本该是千帆竞发、漕船如织的繁忙景象,但今年,自淮南以东的河段,却陷入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凝滞。

    垂拱殿内,气氛比殿外尚未散尽的春寒更为凛冽。

    年近四旬的皇帝赵厉辉,难得地敛起了他惯常的温和神色,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忧戚,他手中捏着一份来自淮南东路的八百里加急奏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众卿.”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淮南转运使司急奏,汴河泗州段,因去岁冬寒异常,今春冰凌壅塞,加之去年涨水所积的淤泥,致使主航道塌陷了。”

    殿中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

    汴河,国之命脉!

    每年数百万石的漕粮,东南半壁的财赋,皆赖此河输送。

    主航道塌陷,意味着漕运至少中断一月,甚至更久。

    “粮船拥堵逾三百艘,沉没.二十七艘。”赵厉辉的声音沉痛,“上万石军粮民食,沉于河底。”

    “后续数千艘漕船,皆阻于淮南,进退维谷。”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殿中文武,最终落在班首那位气度沉凝的中年男子身上——顾峻。

    这是当今顾氏在朝堂的代表,亦是掌管着如今大宋军政两方的人物。

    随后,他习惯性的问出了那个问题。

    “顾公,此事该当如何是好啊?”

    说到最后之时,他的声音已经有些隐隐的颤抖了起来。

    这同样也是大宋当前的惯例了。

    若是小事的话也不会放到朝堂之上,能够被摆在台面上之事,那就一定是事关国本之大事。

    就比如,此次的漕运受阻!

    漕运对于当前的大宋而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不仅仅关乎着边军的粮草问题。

    同样还关乎着商业,乃至于民生等各方面的问题。

    这几点无论任何一点都堪称致命,更别说如今还放在了一起。

    正如原本历史之中那般。

    开封这座城市,依旧是要靠着漕运所运来的粮草维持生计,这其中的原因关乎于地势,没有任何人能够更改,甚至如今之开封这种问题还要远远比原本历史更加严重。

    从宰相到禁军,从商人到平民,每日消耗的米粮,都是一个足以令任何地方官绝望的数字。

    这些粮食,绝大部分依赖漕船从淮南、江南等地北运。

    漕运的畅通与否,直接决定了汴京粮价的稳定,进而关乎都城的民心安定与社会秩序。

    其实这种问题在大宋一直存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

    几乎每一代的顾氏子弟都会相继进行漕运的修缮问题,对于这方面的管理同样也是十分严格。

    但还是那句话。

    在当前的这个时代,纵使顾氏已经做到了全方面的领先,也不可能百分百的把握。

    就比如此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天象的异常便导致了整个漕运体系的崩溃。

    这一点根本就无可避免。

    声声的议论声瞬间响起。

    所有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表情不由得纷纷大变。

    顾峻迎着皇帝那充满依赖与惊惶的目光,并未立刻作答,他眉头微蹙,目光垂向手中的笏板,脑中正飞速推演着各种可能与后果。

    与当初的顾瑾相比。

    顾峻的能力可以说是再次下了一个台阶。

    纵使是有着“洛书协律器”的帮助,他如今也很难在第一时间便想通这其中的种种问题,若不是如此,也不至于将此事直接摆到整个朝堂之上,而是在御史台内部便直接解决了。

    至于顾易对此同样也是无能为力。

    哪怕他是个现代人也无可奈何。

    大宋的漕运体系太复杂了,这其中涉及到的各种水利知识,也唯有专业之人或许才能直接解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