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居庸关血战,应对与奇袭!(求月票) (第2/3页)
然是会害怕。
但王应琛此时的表情却仍是那般严肃。
他冷冷的扫视着在场之人,呵斥了一声:“荒谬!”
“再敢言此言论者,皆斩!”
——他懒得去废话,懒得去解释。
但他相信自己整体的判断。
虽然此举看起来确实十分的冒险,但对于辽国而言,想要真正解决掉当前的困境,也唯有如此!
闻言,一瞬间,整个帐内瞬间就寂静了下来。
而王应琛也只是淡定的摆了摆手。
众人默默的低下了头,旋即便缓缓的走了出去。
整个主帐之内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王应琛仍旧是坐在原地,紧紧的盯着面前的堪舆图,以及各种传过来的消息。
他眉头紧锁,似乎是在沉思。
直至片刻之后,他再次唤来了人。
“派人严加看管开京,万不可让任何人影响到开京之事!”
——他必须要看住朝廷内部。
顾氏善于攻心。
这一点在这千年之中已经被人无数次的证明过了。
按照王应琛的判断,只要他能挡住宋国的这第一波攻势,此次的危局其实便已经解开了。
而这,便是他认为当前辽国最大的突破口!
“包括——”
“朝堂之人。”
“无论任何人,但凡有异动,尔等立刻将其处死,无需禀报于我!”
御史台这种东西如此好用。
王应琛这种算是半个法家之人又怎么可能不学以致用?
只不过,他麾下的御史台并非是在明面。
而是在暗中!
居庸关。
作为幽州西北通往塞外的咽喉之地,此地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
——与原本历史之中赵光义等人进攻燕云十六州的路线完全不同。
在原史之中。
赵光义数次进攻燕云十六州,几乎都是走的河北平原正面推进。
这出于很多方面的考虑。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居庸关过于难以逾越,且当时大宋的实力也远远不足以支撑他们长久作战。
但如今则不同。
其实宋军若是能够控下居庸关,有着很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而言,便是直接可以彻底切断幽州与辽国中京、上京的直接联系。
使幽州成为一个孤立的据点,难以获得来自草原的援军和补给。
并且还可以防止辽军精锐骑兵从侧翼和后方袭击,完成对幽州的战略合围。
这也是顾瑾会选择进攻居庸关的原因之一!
此时,居庸关下,战云密布。
这完全就是一场源于意志上的斗争。
当辽军在不断撤退之时,顾瑾其实便已经察觉到了王应琛的意图,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亲率大军选择直抵居庸关。
他不能让宋军的士气一直被辽军白白的消耗下去。
声声喊杀之音震耳欲聋。
宋军的攻势如同不断拍击礁石的狂潮。
经过改良的巨型砲车发出沉闷的咆哮,将百斤重的石弹狠狠砸向关墙,每一次撞击都地动山摇,碎石飞溅,在厚重的城墙上留下触目惊心的凹坑。
更有装载着猛火油的陶罐被抛出,在关墙上炸开一团团烈焰。
声声惨叫之音不绝于耳。
但想要以此便破掉居庸关这座天险之地,显然还是痴人说梦。
王应琛确实是想要一直消耗宋军的士气,但他也绝对不可能让出居庸关这种重镇!
关城之上,箭矢如密集的蝗群般倾泻而下。
嗖.嗖.嗖.
道道破空之音不断响起。
盾牌被穿透,甲胄被撕裂,不断有士兵哀嚎着倒地。
战争向来就是如此。
尤其当前这种还是最为惨烈的攻防之战。
但这对于宋辽二国而言,同样也是双方避无可避之事。
燕云十六州又怎么是那般好取的?
在原史之中。
纵观整个南北两宋,这燕云十六州都始终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所在!
更别说如今的辽国还已经有了王应琛这般人物。
顾瑾在做准备,他也在做准备。
对于双方而言——
此一战,也唯有血战!
大战不断。
双方就这样围绕着居庸关,将己方的所有精锐几乎都扑了上来。
这注定会是一场极为僵持的战争。
但好消息就是,顾瑾早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也唯有时刻在注意他的顾易才能明白,顾瑾为了这一仗到底是准备了多少。
日日观看的堪舆图。
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