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三国齐动,风云骤起(求月票) (第3/3页)
丞相府。
虽已入夜,相府大堂却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与西夏朝堂上那股夹杂着草原野性的喧嚣不同,此间的气氛凝重如铁,唯有地图翻动与压抑的咳嗽声偶尔响起。
王应琛端坐主位,身形未见魁梧,甚至有些清瘦,但那双深陷的眼眸扫过堂下众臣时,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冷冽锋芒。
他面前的长案上,摊开的不仅仅是宋夏边境的军报,还有厚厚一摞关于大宋国内粮草调动、御史台巡查记录的密文。
“诸公,此间之事如何处理啊?”
王应琛的声音平静无波,却直入主题,让在场所有人心头一紧。
侍立两侧的,皆是辽国当下的栋梁。
有战功赫赫的于越耶律休哥,虽年事已高,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有沉稳持重的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亦有深受倚重、执掌汉军事务的韩德让。
包括不少的文臣。
这些人代表着辽国契丹与汉人精英的结合,也是支撑起辽国朝局的核心力量。
“丞相,”耶律休哥率先开口,声若洪钟,“宋军陈兵边境,其势汹汹。”
“幽州乃我南京屏障,绝不可失!”
“请给老夫精兵,必让那顾瑾在坚城之下撞得头破血流!”
作为常年与宋军交锋的老将,他深知幽州的重要性。
耶律斜轸则更为谨慎,补充道:“于越所言极是,然据报,西夏李德明父子亦蠢蠢欲动,西京道兵力空虚,若夏军真的大举来犯,恐难以兼顾。”
这些人可都是辽国最为核心之人,经验显然是十分老道。
其实这也是顾易觉着顾瑾此生难以一统天下的主要原因。
——列国之中,皆有人杰。
且顾瑾的能力也只是与这些人不相上下。
在这种情况之下。
顾瑾要想平定整个天下,其中的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都无需用原史之中的此间乱世相比,就去说那最广为人知的三国时期。
在原史之中。
三国豪杰无数,最后凝一之时还不是因为蜀吴之间内部的溃烂?
也唯有顾琛那种级别的人物,才能不顾一切阻碍,直接将所有的问题全部碾碎!
但可惜,顾瑾显然成为不了不琛。
“丞相,下官以为,宋夏此举,名为同盟,实各怀鬼胎,顾瑾欲借西夏之力牵制我西线;而李元昊”
韩德让沉默片刻,这才开口,冷哼了一声,“彼辈豺狼之性,所求无非是趁火打劫,攫取我西京之地利。”
“其心可诛,其行可测。”
王应琛微微点头:“德让所见,与我不谋而合。”
“西夏想学渔翁得利?还嫩了点!”
他的表情愈发的严肃,眼看着群臣将目光纷纷对准了他,也是不再犹豫,当即开口:“西夏,不过是疥癣之疾!李元昊想作壁上观,待价而沽?”
“我偏不让他如愿!”
“传令——”
“命耶律奚底于西京道收缩防线,放弃外围不必要的堡寨,集中兵力固守大同府及几处关键军州,逼李德明攻占那些贫瘠地区!”
“耶律休哥听令!”
“相予你全权,总督南京道军政,依托燕山险隘和坚城深池,最大限度消耗宋军锐气和兵力!”
“记住,初期不必追求野战决胜,就是要用一座座城池,一道道壕垒,把宋军拖垮、拖瘦!”
“末将领命!”耶律休哥抱拳,声震屋瓦。
王应琛丝毫都没看他一眼,径直看向了韩德让:“德让,令你率领我军精锐骑兵,由本相亲自节制。”
他似乎也早就已经想好了一切。
对于此次宋军的种种动向,压根就没表现出半分的畏惧。
他又何尝不知顾瑾呢?
当玉米出现的那一刻,王应琛其实便已经料到了顾瑾绝对会在有生之年,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统一大战。
他又何尝不是为此而做着准备?
王应琛为何一直不动用助力去应对西夏?
其实其中原因并不是全都因为宋军的牵制,只是因为他必须要保留住大半的国力,来应对接下来和大宋的一场大战!
而这,同样也是辽国的一次机会。
只要能够打赢此战。
那便可以从宋国手中完全夺回北汉之地,重新占据地势上的主动。
除此之外——
还有着玉米这件利器!
其实这段时间以来,王应琛已经弄到了一些玉米,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但只要这一仗能够打赢,那些人的心散了些许,那可就完全不同了!.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鱼万分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