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20章 集九州之力拓海,沸腾的时代(6k求月票)

第20章 集九州之力拓海,沸腾的时代(6k求月票)

    第20章 集九州之力拓海,沸腾的时代(6k求月票) (第2/3页)

    毕竟他是这些年来,顾氏第一个远行数年仍能平安归来的子弟。

    他所带回来的每一条消息,都备受瞩目。

    如今民间纷纷流传:“顾砌从海外带回了稀世珍宝。”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航海开拓的热潮。

    同时,这也是顾砌此次能够迅速筹备完毕的重要原因。

    不仅巨鹿一带的子弟们踊跃参与,许多大商人也愿意出资出力,派遣族人随顾砌同行。

    不仅是江南与两广,就连辽国境内,也有不少大商人积极响应!

    而顾瑾也是并未去干涉这些人。

    轻重缓急他是分得清的。

    可以说,此举就是集合九州之力的一次拓海,就注定会被整个历史所铭记,纵使这些人有着失败的风险。

    顾瑾并未去给顾砌送行。

    顾砌有着自己的使命。

    他同样也有。

    当前大宋的局势一片向阳,在强吏治的制度之下,商业的腾飞就注定了大宋整体国力的不断攀升。

    包括顾瑾针对北汉之地所实行的复兴策略。

    这一切都渐渐有了成果。

    顾氏确实是个金字招牌。

    “工业区”的成立,大大安顿了北汉境内的流民,让整个北汉之地的百姓在短期之内迅速的安顿了下来,为后续的复兴奠定起了足够的基础。

    包括茶山等划分出来的经济作物地域。

    这一切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生出了奇效。

    海贸大大促进的茶叶等中原作物的流出,其所带来的效益同样也能来滋补百姓。

    这便是规划的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顾瑾一个人的功劳。

    他虽然担负着太傅之职,同样也是顾氏的当代家主。

    但他的才能确实比不过昔日那些站在顶尖的子弟们。

    这一切都是整个顾氏的功劳。

    顾氏的家族底蕴,在当前的这种时候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来帮助大宋的国力不断的攀升。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

    顾瑾每日所处理的政务也是越来越多了。

    只能说,赵匡胤这种皇帝的识人之明是旁人确实难以比肩的。

    哪怕是对于自己的子嗣。

    他的眼光也远远要超过顾瑾。

    赵德昭虽然年纪越来越大,但他对于各种政务的处理,却依旧是跟不上速度。

    不得已,顾瑾只能将所有的政务全都拦过来。

    再加上他需要处理御史台的种种。

    这就已经注定了顾瑾当前的政务到底是有多么繁忙。

    当然,赵德昭倒也不是一点优点都没有。

    他就是个仁义君子。

    就如原本历史之中那般,他给了顾瑾绝对的信任,对其没有任何的怀疑,并愿意去配合他实行各种的政策。

    其实光凭这一点来看,赵德昭倒也并不算是一个昏君。

    他就像是昔年的刘禅一般。

    虽然无能,但是听话。

    但可惜的就是顾瑾并非是顾琛。

    纵使是有着“洛书携律器”的加持,他也难以达到顾琛的高度。

    这就是能力上的差距。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顾瑾而言,他真正需要的君王,其实并非是赵德昭刘禅这种完全没有任何作为的帝王。

    这类帝王虽然也好。

    但其对于臣子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纵观整个青史,又能有几个顾琛那般的人物?

    包括原史之中的诸葛亮。

    这种人,又能出现几个?

    其实光凭着这一点,便已经能够说明出大宋当前的上限了。

    但纵使是顾易都不可能去改变这一点。

    他无法再出手了。

    顾氏接下来所面对的压制绝对是超乎以往的,他必须要将所有的成就点留在每次必要的时候!

    统元五年。

    顾瑾正式在各地展开了对于“玛斯”的试验种植。

    对于此事,他极为看重。

    除却顾砌所带回来的所有资料之外,他同样也结合了不少中原的经验,在各地试验田展开了种植.

    不,并非是玛斯。

    对于这种与九州文化截然不同的称呼,顾瑾自是不可能继续采用。

    而是根据其果实如玉般晶莹、颗粒如米般饱满的形状特性,将其改名为了“玉米”。

    一切似乎又与原本历史有了些某方面的契合。

    不过这可并非是顾易干涉。

    当然,这并非出于顾易的干预,而是源于顾瑾对这一作物所寄予的厚望。

    以“米”为名,其中之意自是在主食。

    顾瑾的真正意图,是希望这种作物能够成为支撑整个九州的新主粮。

    只要其产量能够翻倍。

    那对整个九州的意义便是不言而喻。

    虽然自北汉一战之后,顾瑾整个人一直都待在庙堂之中,根本就没有空闲外出交战,但他的心可从始至终都还未曾死过。

    这同样也是他愿意去揽下一切的根本原因。

    他想要在有生之年将大宋打造到一个难以匹及的高度,足矣支撑他开启大规模的战争,尽可能的去一统天下。

    届时纵使失败,也不至于让大宋一蹶不振。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的志向。

    同样也是想以此来慰问赵匡胤。

    原本这件事看起来还十分的遥远,但是这玉米的出现,给了他一丝的生机。

    他必须要全力的尝试。

    辽东。

    如今的辽东半岛,除辽国之外,主要相邻的政权即为高丽王朝。

    这并非是以前的高句丽。

    不管是在原本历史还是如今的发展之中,高句丽早已湮灭在了岁月之中,在顾氏推广九州文化的影响之下,原高句丽部分遗民及其文化渐次融入了九州体系,成为中华多元历史的一部分。

    而现在所称的高丽王朝,实乃源自朝鲜半岛的新罗人后来所建之国,其族源、政权及文化传承与昔日高句丽虽有地名相袭,却并非同一延续。

    这同样也是许多人的误解之一。

    此地如今已经成为了宋辽两国最为主要的战场。

    王应琛始终未曾放弃攻取辽东的计划。

    辽国的体系摆在这里。

    适合耕种的半岛,自然是其必争之地。

    但对于大宋而言亦是如此。

    无论是为了影响辽国的发展也好,亦或是其土地本身,对于当前的大宋都是十分关键。

    辽东之地的开发虽然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