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定中原,赵匡胤崩(下) (第1/3页)
赵匡胤死了。
这位崛起于乱世、誓要一统江山的英雄,终究敌不过岁月,如同原本历史中所记载的那样,倒在了追寻理想的征途之上。
顾易留意到了这一幕,不过心中倒并未掀起多少波澜。
无论如何,赵匡胤的结局已经比原本历史中的那个他要好上许多。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他被后世诟病的起点;
杯酒释兵权,成为许多人将两宋积弱之罪归咎于他的理由;
烛影斧声,则是这位枭雄原本悲怆的终局。
在原史之中,他始终伴随着无数争议。
而这一世,他虽然仍未能踏破中原、实现大一统,但所行所为,早已超越了原本的历史轨迹。
他做的已经足够多了。
就正如原史那般。
一个全新的时代,将随着赵匡胤的崛起而正式到来。
而这一次的新时代将注定会遥遥领先!
太原。
顾瑾几乎在同一时间便得知了消息。
赵匡胤虽下令瞒他,可他们二人之间,向来惺惺相惜。
顾瑾,又怎会毫无准备?
此刻,他双眼通红,浑身抑制不住地颤抖。
却仍咬紧牙关,一次次深呼吸,强迫自己不发出一点声响。
主帐之外。
赵匡胤生前安排的中书舍人尤辰风,正朗声宣读皇帝最后的圣旨。
旨意行文依旧霸气纵横,气吞山河。
宣称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计策,就是在引诱敌军出击。
命诸军专心听从顾瑾指挥,务求大胜。
这是赵匡胤最后所能做的事——以一纸从容,稳军心、定大局。
可这一切,落在顾瑾耳中,却只觉得分外苍凉。
大业未竟,中道崩殂。
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这大抵是最深的憾、最沉的痛。
“杀!!!”
“杀!!!”
“杀!!!”
“.”
随着尤辰风话声落下,一声声震耳的喊杀之音也是在这一刻响了起来。
听到这阵喊杀之音。
顾瑾终是站了起来,又大口呼吸了几口后,这才朝着帐外而去。
这一仗,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大胜!
纵使赵匡胤已然崩殂。
他也必须要让赵匡胤走的安心!
于众将士们面前,一身战甲的顾瑾缓缓举起了手中的长枪:“将士们!”
他的声音沉厚有力,顷刻间压过了校场上的喧嚣。
顾瑾目光如炬,扫过每一张战意昂扬的脸:“陛下运筹帷幄,以自身为饵,诱敌深入,等的就是此刻!”
“此乃惊天谋略,更是我大宋决胜之机!”
他高举长枪,枪尖在风中发出铮鸣:“我等身受皇恩,蒙陛下信重托付全军,此战——唯有全胜,方可报陛下深谋奇策!”
“唯有敌军尽灭,方不负陛下以身涉险!”
“此战,必胜!!!”
随着传令军的声声喊声相继落下。
那一声声喊杀之音,几乎瞬间便再次响了起来。
就连顾瑾都不得不承认赵匡胤这道圣旨的作用。
作为开国之君。
此,便是稳定军心最好的利器。
就连如今的顾瑾都比不了!
时间匆匆。
辽国的进攻仍是在继续,甚至其主力已经逼近了太原。
对于辽国之内与宋境之内所发生的一切。
这些人自是不得而知。
他们如今的眼中,也只剩下了那赤裸裸的功勋。
顾瑾所实行的战术其实还有着一个目的,那就是能够让辽国精锐的戾气全都爆发出来。
这就是每一个外族精骑都有的弱点。
——劫掠与贪念。
虽然王应琛自出任丞相之后便一直在竭力控制这一切,但却还是不够。
当王应琛被禁足,这些将士们连战连捷之后。
这种问题便会迅速爆发出来。
甚至会比以前还要过分。
这就是人性。
而无论是在任何时代,一个能时刻保证军心听令的队伍,其所发挥出来的实力都将会远远超出普通将士!
这就是,当前这些辽军最大的弱点!
大战不断!
——整个太原城上下,一声声的喊杀与悲鸣之音响彻天际。
箭矢如同飞蝗般遮天蔽日。
数架高大的云梯死死搭上城墙,悍不畏死的辽军精锐口衔利刃,疯狂向上攀爬,眼中闪烁着对功勋与财富的贪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